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快速阅读术》_精选读后感_1800字

《快速阅读术》_精选读后感1800字

怎么才能提高阅读,怎么阅读理解归纳总结才是最好的,怎样能快速阅读一本书?正好这本书可以给大家排忧解惑,带大家走出困境。
当然对于阅读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不仅仅在书籍内容之中,通过“阅读”这一行为本身,就能找到乐趣。“翻开书,就觉得很快乐。”——先让自己拥有这样的感觉,告别缓慢阅读,就容易多了。而且快速阅读术更适合那些懂得读书的乐趣,却不满意自己目前的阅读量和阅读速度的人的。如果你是,那么恭喜你,这本书非常适合你的需求!
对于已经养成阅读习惯并从中获得了大量知识的书友来说,本书介绍的方法可能并无裨益,也有很大程度的难度。所以你就更加需要思考,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阅读的技巧,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不再好的方法和技巧也是浮云!
何况,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信息如潮水般从手机、电脑上向我们涌来,或许,大家已经进入了一个“没有空间再接受新信息的状态”。也许,正是因为平时接受的信息量剧增,才导致很多人“读不了书”或“读书速度缓慢”。
现在我们来说说如何改善这些问题
一、首先要从读书理念的转变:从存储式阅读到流水式阅读。无论多么仔细地研读,还是会忘记大部分的内容。阅读速度与理解程度、记忆效果并不成正比。阅读速度缓慢的原因,归根结底,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对读书的认识欠妥。
二、如何养成每月阅读20本书的习惯
“多读规律”的三个步骤
1.在每天同一时间读书,固定时间段以及情境,让大脑产生“习惯的错觉”。也就是自律!
2. 首选那些可以快速阅读的书:一般书评人阅读的书,九成都是可以快速阅读的书。你可以从中挑选适合自己的!
3. 今天阅读的书要与昨天的不同:集中阅读一本书的时间不应该超过10天,这是一个原则。
“夜晚读书”难以形成习惯:
早晨睁开眼后,不要马上起来,继续躺在床上读10分钟书。在培养阅读习惯的初期,这样的时间安排,更有利于集中精力。当然这个要因人而异,因为像我就习惯了夜读,白天需要上班,夜深人静的时候让我更容易吸收和消化!
三、留住阅读体验的秘诀
1. 要改变阅读的理念,不是仅仅单纯地读,而是“为了写而读”。
2. 通过“摘录”,将书籍内容简明扼要地概括并呈现出来:一行采集
准备好A4纸,读到佳处随时摘录。开头标明页码,之后是文章内容,如此不断累积。尽量短小精悍,将摘录的内容控制在几行之内。
一行精华
在以“一行采集”的方式摘抄下来的阅读集录中,找到能让自己一眼相中的最钟爱的一行,并做出标记,这一行摘录,就是我所谓的“一行精华”。
一行评论A5
也只是对于上节所述“一行精华”的一句感想。从这个角度简单记录下来即可。
我们需要在记录“一行采集”的笔记本之外,再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记录“一行精华”和“一行评论”。先记下日期、书名、作者,然后摘抄“一行精华”,在此之后,用30~40字左右的篇幅,写下“一行评论”。
3.建议大家以12本书为单位,定期回顾自己记录下来的摘抄与感想。
在这12本书中,甄选出最佳的一本,让它成为自己近期阅读的书籍中最精彩的一本。到了年终,再从这一年历次选出的“最佳”中,选出一本“最佳中的最佳”。就是反复甄选精益求精!
四、如何提高阅读速度
1.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
决定阅读速度,可通过序言进行判断(格格觉得此刻我就是把作者的序和目录在摘录的感觉)
目录就好像一张明示书籍内容的结构图,因此,通过目录,即可选出自己需要阅读的章节
2.仅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
掌握了标题结构,就可以决定跳读单位
难以决定是否跳读的章节,只读最初5行和最后5行
3.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再阅读
考虑清楚“我究竟想获得什么”,只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4.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
提前策划一周必读书目,然后制订一周阅读计划,以“一周6本”为基准。
五、自我评定读书足迹
从现实情况来看,除了无法快速阅读的书之外,跳过不必阅读的部分,并不会影响我们对书籍内容的整体理解。
重要的是,从书中得到的收获,不应仅仅储存在自己的脑袋里,更重要的是要储存在身外。实现这一目标的技巧,善于利用“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这三个步骤。
六、如何管理阅读完毕的书籍
1.如何收拾书架,舍弃不需要的书
2.书架的流水式管理方法,显露书脊和按出版时间排序是基本原则
3.整理书架的原则:每三个月一次
4.通过不能丢弃的书,认识真正的自我
就让我们干脆摒弃“将信息印刻在自己心中”的理念,将其转变为“记录在身外”,看一看用这样的心态去读书,是否可行。当我们有了“为写而读”的意识,就可以丢掉“为记而读”的刻板传统观念,读书就立刻变得轻松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快速阅读术》_精选读后感_18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