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徐杰老师评课》,以一线教师的视角观课评课,更多地关注教学理论与课堂实践的有机融合,尤其关注操作层面的借鉴意义和课堂优化的实用价值。全书分三个部分,“品鉴名师”,以名师课堂教学的“细节艺术”为切入点,选取名师的经典课例,进行微观化的品味欣赏;“现场评课”,立足于“课堂优化”,对一线教师具有较为积极的指导意义;“课例自评”,撷取自己执教的六节不同类型的展示课,进行反思式分析。对于广大一线教师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听徐杰老师评课读后感 第(1)篇这本书说是听评课,其实看别人的教学设计更有意思。从名师的语文教学看他们的教学语言运用艺术、师生对话艺术、课堂活动组织艺术、课堂教学切入艺术、课堂调度艺术、文本细读艺术等,作为一个师范生,觉得自己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九牛一毛。看了这本书的教学设计,我更加懂得所有看似信手拈来、水到渠成的精彩课堂,其实都是名师厚积薄发的体现。
在观课中成长要尽量撇开自身好恶,作出理性思考和判断。好的评课环境很重要,不小心把握就会把观课评课搞成了批评大会,观课者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吹毛求疵,这就违反了开展教研活动的初衷,观课者需要做一个理性的建设者。需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迅捷的判断力、准确的表达力,我们的课堂评价才是有效的评价。我们需要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的课,更需要智慧的眼光,仅仅发现问题是不够的,还要能提出积极的优化意见,建设永远比批判更重要。
教师的课堂作为要讲究分寸,既不能过于强势,越俎代庖 ,也不能过于弱势,自却其责。教师研读文本的深度决定了一堂课的高度。
本书的文本很适合推荐给初中语文老师。关于语文教学的几点启示:语文课的特质是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引入视频,有可能滑入“非语文的误区”;课堂材料的选取要与文本相互依存、共生;合作学习要注重实质,淡化形式;对教学资源要有整合意识,“板块学习”具有定点突破的优势,“一课多案”是教师自我磨砺的有效途径……
将名著引进课堂是我最想get的技能。想要取得实效,教师的“导读”至关重要,会喜欢很多看似枯燥的西方文学,要感谢我的选修课老师张山老师,看了本书更加确定她在导读上做得实在叹为观止。毕竟导读能将学生的阅读不断推向深入,自己读的不深,就没法帮助孩子找到进入名著的路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听徐杰老师评课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