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作者的回忆录,从作者早年的从军经历到壮年时期在美国打工、求学、无所不包;本书又是一部眼光非凡的“大历史”,检讨中国近代革命,统摄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进程;黄仁宇传递给我们他脱胎于悠久文化的壮阔史观,即使他对此文化不无批评之处。他的文字浅显明白,就算毫无背景的人也读得懂。黄仁宇的回忆录共有36万字篇幅,自述生平经历与学术研究经验,并具小说叙述的技巧。全书定名为《黄河青山》(Yellow River and Blue Mountains);分为两大部分:“自己的浴室”、“我所付出的代价”;书前并有多幅珍贵的个人及历史照片。
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精装版) 读后感 第(1)篇这本书非常有意思,不同于以前看的人物传记或是自传,也没有完全按时间顺序编排。
作者人生经历极其丰富,初时是南开学生;后来投笔从戎成为国民党军官,进军校,参加缅甸战役,在史迪威将军领导下同英军一起与日军作战;45年抗战胜利后接受日军投降,监督其修公路,对日本这个民族有一定思考;内战时参与东北战场作战,见证林彪人海战术;49年成为驻日代表团的一员,见证朱世明将军的起起落落;随后高龄来美国读本科,再读到博士,其间很多坎坷辛酸。
他经历过20世纪很多高光时刻,也认识那个时代很多很耀眼的人物,如田汉、范希天、廖沫沙、郑洞国等,当然也对那个风云际会、天翻地覆的时代有着许多困惑,这也是促成他研究历史的一个原因。在回忆录里,他如一盘棋终,末了再来复盘,如作者所说,“我阅读的东西,听过的对话,在中国见证的事件,都只有在我迁居多年后才产生意义。由于离主体很远,又有够长的时间来发展后见之明,终于可以轮到我说我懂了”。在回忆人生时,现在旁观者的角度,隔着很远的时间与空间,才来思考那些困惑不解的问题,为什么会内战?为什么中国无法迎接议会制度?……而后发展出他的“大历史观”。
同样我也感叹命运的无常,如果作者去延安参军,如果作者在东北战场没有中途去美国读军校,如果在美国读工科……这种种的选择,也许最开始只是一时兴起,最后却划出了命运的鸿沟,尤其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选择了其中一个,再也无法回头,如朱将军,回不了大陆和台湾,也不能去美国与家人团聚,最后客死日本。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先是战乱,再是“洗澡”,如作者一般逃离去美国自由做学术的真的很少很少,这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精装版)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