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莫名来到一座单纯的小城,城中之人单纯得令人生疑,“我”也成了人称“天下一大五郎”的名侦探。首天,一间绝对孤立的密室里,小城很强势有钱人中弹身亡。第二天,一位小说家额头中箭,“我”就在隔壁,凶手却消失无踪。第三天,与世隔绝的暴风雨山庄,四人接连离奇丧命……无形的阴冷诅咒在整个城市漫卷开来。这个诡谲的世界背后究竟暗藏什么隐痛与玄机?
名侦探的诅咒 读后感 第(1)篇这本书可以说很能反应作者写作模式为何发生转换。东野圭吾是写推理小说的,如果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就会知道,他的推理小说不仅包含了侦探类小说刺激烧脑的“诡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最重要的是还反应了一些现代社会现象,比如人性的丑陋面,可以看成是一种呼唤,对美好和谐社会的呼唤,对罪恶行为的含蓄批评,通过故事,让人明白一些道理,进而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选择善的一面。是一种呐喊与呼唤。
但可见最为推理小说成名的东野圭吾,对本格推理还是不舍的,但本格推理小说当中是不能反应社会性,或者说很少反应社会性的,是纯烧脑的逻辑推理,例如密室杀人,凶手消失,然后侦探出现开始解密,最后凶手杀人的动机也很简单,无非是为了争夺家产或者是情杀。但我们知道,那已经过时了,现在如果真有谋杀动机要比这些复杂很多,很多变态杀手,深究他们的心理,是很扭曲的,可知道他们心理扭曲不是关键,关键是我们要知道是什么使“性本善”的一个人,内心扭曲了,这就和我们生活的这个真实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了,那些心理扭曲的人,其实都是被这个社会“冷漠”的可怜人,到底是这个社会病了,还是他们病了?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这个社会在某些方面扭曲了?还是一些人扭曲了?“无风不起浪”,“空穴不来风”,必有原因在里面。
所以东野圭吾作为一个作家,作为一个侦探小说作家,他放弃了单纯的本格推理小说,在此基础上加入“社会问题”这一元素,反应这个社会某些方面真实的一面,是很了不起的,我们不要去深究东野圭吾到底是为了适应时代潮流为了作品好卖才有了这些改变,还是为了这个社会“呐喊”?我们看结果就好,这才是实在的!要知道让一个推理小说家放弃纯推理加入其他“花样”,就像让搞纯理论的人再去做实验一样,也就像让走钢丝的人再在钢丝上跳舞还要好看!
也就是他干了他作为推理小说家干不干都行的,但却干了作为人类一份子最该做的!这种自觉是一种境界!
看过福尔摩斯的人都知道,它就是纯粹的本格推理,没有现实意义,而日本早期的乱步,更是有一点神话的感觉,妖魔鬼怪都差不多快出来了,在我心中写推理小说的两大家是东野圭吾和阿加莎.克里斯蒂,像《东方快车》《白夜行》《尼罗河上的惨案》《无人生还》等,真是看起来恨不得一口气读完,重要的是读完以后给人带来的思考更是一言难尽的,心中万千思绪啊,扯那一根都能给你带来不少的感悟!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名侦探的诅咒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