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文集3:反与正婚礼集夏天集》为《加缪文集》第三卷,散文集《反与正》叙述了童年生活;《婚礼集》和《夏天》表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死亡的恐惧;附《瑞典演说》是1957年作者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发表的演说。阿贝尔·加缪(Albert Camus,1913—1960),法国小说家和戏剧家,存在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加缪在50年代以前,一直被看作是存在主义者,尽管他自己多次否认。1951年加缪发表了哲学论文《反抗者》之后,引起一场与萨特等人长达一年之久的论战,最后与萨特决裂,这时人们才发现,加缪是荒诞哲学及其文学的代表人物。
加缪文集3:反与正·婚礼集·夏天集 读后感 第(1)篇读加缪的这些散文,唯一的一个困扰是不清楚哪些是他自己的生活,哪些仅仅是他想象的创作。这意味着什么呢?他和我的地理环境、生存环境的差异以及文本的翻译和转化使这些文章具有了一种模糊性和神秘性。然而,我想更重要的是,他的笔下的世界和他的实际生活已经渗透交织了。
散文杂文最能体现一个作家的写作风格。加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他在文章的整体结构上所采用的象征,以及围绕在象征意象周围的那些真实的经验。他的文字别具一格:在那些景物描写中都隐藏着更深的内涵。
窗户的另一头有一座花园,我只能看见它的围墙,还有光影流动的几丛树叶。往上,仍旧是树叶;再往上,就是太阳了。人们感到外面的空气兴高采烈,世界一片欢乐,然而我却只看见枝叶的影子在我的白色窗帘上晃动。五束阳光耐心地在房间里洒下一股干草的香味儿。一阵微风吹过,窗帘上的影子活跃起来。一片云遮住了太阳,随即又飘走,从阴影中射出了那一瓶金合欢花的灿烂的黄色。这就足够了:只一缕微露的光亮,我的心头就充满了一种模糊的、使人昏昏然的快乐。正是那个一月的午后使我面对世界的反面。空气中还透着寒冷。到处是一片片似可捏碎的阳光,但已蕴涵着永恒微笑的种种迹象了。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只能投入这枝叶和阳光的游戏之中。化作这一片光,我的香烟在其中燃烧;化作这一股温柔和激情,它们在空气中呼吸。倘若我想认识我自己,那就是在这光的深处;倘若我想理解和享受这种交出了世界的奥秘的滋味,那就是我在宇宙的深处所发现的我自己,也就是说,我自己就是使我从环境中解脱出来的这种极度的感动。潜藏在加缪内心最深处的那个东西,正如他自己所说,早在他22岁写成的《反与正》中表现出来了(对于一个22的少年,写出这样思想深邃的文章,我带着羡慕地崇拜)。他往后所有的写作,也是从这个泉眼涌出来的,只不过技巧更成熟,不再那么笨拙。(自认为)其实,读懂加缪,只需读懂他的一句:
隆冬时分,我终于意识到,夏天在我心中永在。
说到底,问题在于如何指明这种对生活的酷爱和这种隐秘的绝望之间的联系。如果我倾听蜷缩在事物深处的嘲讽,它就会慢慢呈现出来。它会眨着小而亮的眼睛说:“生活么,就像……”,我的全部学问尽在这里了。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加缪文集3:反与正·婚礼集·夏天集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