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是一本极具可读性,且从内容到寓意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层次的作品。主人公卢里在种族、性、中年、亲情种种漩涡中载浮载沉,小说命名“耻”,其为“道德之耻”(卢里的数桩风流韵事所指的道德堕落),“个人之耻”(女儿遭强暴抢劫),“历史之耻”(身为殖民者或其后代的白人最终“沦落”到要以名誉和身体为代价,在当地黑人的庇护下生存)。小说反映了南非的社会矛盾和往日的种族冲突,触及了当代对浪漫激情与伦理道德的态度。
耻 读后感 第(1)篇库切的《耻》笔调通篇都在强调界限,行文不算长,但严肃,需要人思考。虽然库切给了个没有结论的结尾,但他总算让你明白,个人、文化、社会形态都各有各的界限,篡越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卢里教授除了作为《耻》的主角,还是越界的典范,越界比比皆是。比如他想越界妓女索拉娅的生活,导致索拉娅从他生活中消失;他不顾年龄与道德底线对女学生梅拉妮性强迫,越界了师生关系遭到大学解聘;还有他一次次尝试越界女儿露茜的生活,尤其露茜遭遇强暴后,而他却被明确告之“这不关你的事。”他万分痛苦,受到了越界狠狠地惩罚。
往更深层次看,南非白人殖民者开始的越界,随着殖民势力减退,黑人隐藏的报复和仇恨发芽生长,以露茜被三个黑人(其中一个还是孩子)强暴怀孕为代价,甚至最后露茜到了需要当地黑人庇护才安全的卑微境地。
单看卢里感触良多。卢里的自我抗争有多任性,就有多坚决,不论“爱”或“性”都不能被任何人阉割。他认为自由不容侵犯,渴望身体欲望并无过错,他拒绝妥协,说“那太让我想起毛的中国了。当众认罪,自我批评,公开道歉。我可是个旧派的人,我宁愿别人把我往大墙前这么一推,一扣扳机。一了百了。”
有没有想过他对面的那群人,个个急不可待要人出丑?以自己的方式,用笔用语言围着他,就像一群猎人,逼住了一只从未见过的怪兽。流言的石磨转啊转,人的名声被碾得粉碎。当卢里因言行惹众怒受到指控,人们放过他的标准是诚意,诚意应当表现为痛哭流涕,最好磕头捣蒜般忏悔,对,充分的丑态才能令人们满意。而卢里拒绝了,哪怕没有工作,哪怕漂泊,心里尽涌出佩服。
矛盾的卢里教授,对女学生与女儿情感相悖,闪着真实的光芒,不论真实包裹了多少丑陋。一味责备没用,因为把女学生换成同年龄妓女,就解决了道德问题,“性”附带责任义务非要消失光芒。他像苹果核里的虫子,贪图甜腻,趁光阴还在,竭力不让自己离开感官盛宴的位子,对,不对,取决于你坐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