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印度裔的年轻学生文卡特斯进入芝加哥大学开始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并师从贫困问题研究专家从事城市贫民窟的社会调查项目。背着书包、拿着问卷,他走进了芝加哥最为著名的“城中城”贫民窟——罗伯特泰勒计划区。文卡斯特深入城中城,亲自体验街头生活,打入黑帮内部,曾冒着生命危险,周旋在由黑帮老大、打手、毒贩、军火贩子、牧师、警察、社工以及各色人等交织而成的地下社会交际网络之中,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写就了这本书。书中的多数人物姓名与身份都做了匿名化处理,但其中所有的人物、地址与机构都真实存在,绝非虚构。
城中城:社会学家的街头发现读后感 第(1)篇和社会学报告相比这本书更像一本记录文学。整本书记录了作者在芝加哥南部黑人区做田野调查的所见所闻。但只是记录,没有提出任何对该地区贫穷问题改进的方法和建议,也没有探究更深层次的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不过这些不妨碍这本书成为一本成功的记录文学。
去过芝加哥的人都知道芝加哥南部黑人区有多阴森可怕,就算在白天也鲜少有人在大街上溜达。这本书的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的芝加哥。虽然是二十多年前了,但经过了这么多年,芝加哥的治安还是一塌糊涂,每天都有枪击杀人事件。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芝加哥黑人区内部的社会结构。尤其是之前对美国黑帮一无所知的人,在看了这本书之后对黑人社区,黑帮,黑人贫困女性生活等都会有大概的了解。
这学期一开学曾经参观过两所高中,一所是排名很低的公立高中,在那里每天进校门之前要过安检,校园里有配枪的警察,最高纪录一天发生四十四起打架斗殴事件。教学楼内部阴暗无光,缺少色彩和活力。老师都大腹便便,面对在走廊里嬉笑打闹的学生会大声呵斥。学生都穿着最普通的卫衣牛仔裤。在学校里鲜少见到白人,大部分都是黑人和拉美人。每天靠校车把他们送到学校。
另外一所学校位于该地区富人区,是排名数一数二的私立高中的课后培训组织。(可以理解为课外班,但他们可以在那里提前修大学的学分)和前一所学校形成鲜明对比,在这个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全部西装革履,衣香鬓影,绝大部分学生是白人还有少数亚裔。学校里配备最高科技的电子产品,模拟真正公司会议室的教室,为学护理的学生提供会喷血有心跳的假人教具,楼道里放着咖啡壶和茶包供学生随时取用。学生自己开着牧马人,英菲尼迪上学。
当时参观完以后很受冲击,因为两所学校车程不过20分钟。这就是美国的现状。种族分化,贫富分化。当说到黑人收入水平低下的时候所有人都会谴责他们懒惰,好吃懒做。即便黑人男性好吃懒做,但黑人女性是我见过最坚毅富有韧性的女生。因为大部分黑人家庭都缺少父亲的角色,所以妈妈不得不到处打工来养育自己的孩子们,即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也保持着乐观的天性。如果说天道酬勤的话,为什么她们那么努力还是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城中城:社会学家的街头发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