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李远在20年前目睹了父亲新买的车撞死了自己的母亲,怎么也不相信是父亲所为,而当时的目击证人邻居清姨(当时李母怀疑跟李父有染)因精神冲击而神志不清。李远为了揭开真相,苦学心理学最终成为一名精神科专家,专设了一个研究中心来研究这个清姨的病。这20年,李远被邻居收养,与邻居家的弟弟兄友弟恭,但是始终放不下亲生父母的那场事故。漆黑的屋子里只有电脑发出幽幽白光。突然,他发现办公桌右边还有一个光源,像是一个瓦数很低的巨大灯泡。李远用余光扫了一眼,冰冷的汗水瞬间浸湿他的后背,随后全身的衣服,甚至包括内裤,都紧紧地贴在他的皮肤上。那不是光源,而是什么东西在反射电脑的光。 ……
薛定谔的猫读后感 第(1)篇当初想要看这本书是因为想要了解这个理论,曾经有人说我太执着于答案,看这本书之前我实在无法苟同,即便今天看了这本书,我可能像以前那样,也可能不那么执着了。
本人感觉作者的文笔一般,部分细节描写和网上一些总裁文颇有相似,部分解释过于繁琐,想象的空间太狭窄。但是书里揭示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过去没有得到答案的东西我们要不要再花费时间去追寻。我们很容易被嫉妒、痛苦、失望、兴奋折磨,忘记自我也无视了现在的生活,这种对于过去的执着如果解释为自己想要给自己一个交代,也无可厚非,但是相对的占用了现在的人力和感情,没有一个东西值得用时间去替换,除非你自己觉得值得。即便如此也还是会想到过去的事情,被一些曾经的不甘心支配,其实想想真的大可不必,过去的那个答案在当时没有揭开一定有原因,再过很久也或者几天再去找那个答案,就算知道了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况且人们对于那些不甘心总是想要一个能让自己满意的结果,于是“答案”早就在自己的心里形成了,而探索过去的这个过程也就只是一个及其主观的过程,你以为客观、以为能够找到答案、以为找到了的答案就是自己想要的,但如果不是呢?你又是不是考虑过自己能不能够承受这样的结局?人总是避免不了主观,对于这个问题再来进行一个探讨。
当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定位过于高,但是本身又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这个时候很容易产生精神疾病,之前看过一部名叫《美丽心灵》的电影,大概也是讲了这样的内容,很多人都庸庸碌碌,但是心理不乏有自己的梦想,很多人都知道自己的梦太过遥远无法实现,但也有人会钻了牛角尖,偏偏不信这个邪,这个时候他在心里创设角色,让这些角色出现在自己身边,然后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也没什么不好,只是家人看着很痛苦,创设人物的人本身心里还是得到了极大地满足,当然这是在他本身不回归到社会生活上而言。我们没有办法去评价一件事情的好与坏,或者是一个人的好与坏,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也许这才是我们衡量的标准。有的时候主观一点,也许会发生奇迹。但是唯一必须承认的事情是,爱可以帮助我们客服困难,这是我们世世代代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