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法律中有这么一条:任何人若在进行暴力犯罪或毒品交易犯罪过程中或相关过程中持枪,则在该犯罪刑罚基础上增加五年监禁。持枪的持,原文用的是「carry」一词,那么如果毒贩并没有用手拿枪,而是在与接头时将一把手枪放在了车里,这到底算不算「持」呢?这个一字之争的官司,居然一直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们做了这么几件事情:1.查字典。包括韦氏大词典,牛津英语词典,布莱克法律字典,伯恩哈特词源学词典,最后发现字典中并没有限定「carry」必须要用手;2.翻经典名著。《圣经》,TwoKing9:28写道,「hisservantscarriedhiminachariottoJerusalem」即他的仆人们用战车将他「carry」到了耶路撒冷。看来,在美国妇孺皆知的经典文字描写中,carry是可以用车来实现的。法官们还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发现原来carry不但可以指用车来运,也可以指用船来装,说明可以适用于广义上的交通工具。3.做大数据检索。法院的书记员们用爬虫程序检索了主要英文报刊,发现光在历期《纽约时报》中就有三百多个句子出现了用载具来「carry」枪支的描写。4.结合法律全文理解。这部法律中还有一条规定提到了贩毒过程中使用枪支,对应措辞是广义的「使用」(use),因此,唯有将carry也作广义解释,才能使整部法律的标准得到统一,避免自相矛盾。5.探寻这条法律背后的立法目的。在通过了此条法律的国会辩论中,这条规定被专门用于解决枪支泛滥对犯罪的助长作用,立法者显然希望在更广的层面上发挥法律的威慑力。综上所述,法律中carry一词应该作广义解读,因此把枪放在车里也算是「持」枪。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并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也不太可能有闲工夫逐字逐句重新审视法律条文,要让他们当起蛀书虫翻开《圣经》和《鲁滨逊漂流记》,要让他们变成程序员检索报刊数据,还得靠律师们提供「解释」法律中关键词语的方法与方向。乍一看,这种解释和定义似乎是「吹毛求疵」,本书作者王瑞恩却说:「正是这样的『吹毛求疵』在推动法律不断进步。而不断去解释传统词汇的律师,与其说是在颠倒黑白,毋宁说是在为白纸黑字的法律涂上一抹新的颜色。」这本《法律的第三种颜色》,将用十二个经典案例,带你跟着律师一起去「吹毛求疵」。虽然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法律,但在是与非、善与恶之间,寻找法律公平和实用的最优解,却是共同的课题。作者王瑞恩,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目前在美国明尼苏达州读法律博士(JD),并在明尼苏达州拉姆西郡检察官办公室实习,参与刑事诉讼工作。知乎「法律」领域优秀回答者。
法律的第三种颜色(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038)在线阅读地址
法律的第三种颜色(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038)读后感 第(1)篇法律是非常严肃,有着严格流程。我对法律的认识并不高。比如对于热点问题像扶老人,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对于法院的判决,现在相信它是有着严格的法律依据的。而不是人为的情绪化的结果。在做判决时需要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不仅要考虑现实的因素,还要考虑到法律判决代表着价值取向,它会鼓励和引导人的行为。
在维权中,我看到证据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立法历程。如果说我在维权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我会说,和人打交道,多长个心眼,保留证据,保护自己。
法律的第三种颜色让我大开眼界。里面列举了许多案列,判决结果让人意外。作者有谈到正反两方观点的合理行。思维缜密,言之有理。
可能是因为人类语言的模糊性,造成了很多纠纷。像文中的案例,对于财产的界定,对文字含义的解读,怎么定义拥有。不仔细考虑的话,这些词一看就明白,但认真审视后却发现我并不完全了解它们真正的含义。也行这是律师的事做的原因之一:找到证据,按最有力的方式来解读模糊词。这就变成了文字游戏。
法律代表着正确吗,或者公正吗?在讨论之前我需要定义和为正确,和为公正。但我没有想好。那么我偷个懒,按照一般人的认识来理解这两个词吧。我的问题是,原告与被告,谁能胜诉似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律师。如果是这样的话,法律还代表正确和公正吗?是不是说谁权势大钱多,能请到最好的律师,就能帮自己在法庭上争取更多的利益?这样的话,是否可以说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富人的利益呢?
看了这两本书,的确让我对法律有了新的认识。法律是非常实用的学问。人们总是憧憬着最理想的情况,而现实却是参残酷的。法律的一些原则充分考虑到了现实因素,而不再去最求完美的理想,比如看似不合理的辩诉交易。这是妥协的胜利。
也行这本书培养了我对法律的兴趣。我想了解跟多的立法原则,学习从各种角度去看待事情的方法。明白了原则,掌握了更多的角度,才能全面地看待事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法律的第三种颜色(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038)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