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第五部《铁血文明》(上卷+中卷+下卷)包括了上卷、中卷、下卷三卷内容。 内容简介如下: 秦王嬴政以法治文明为后盾,以各种战争为主要形式,历经惊涛骇浪而兼并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创建了统一文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应运而生。吕不韦于咸阳四门张挂《吕氏春秋》,公然悬赏改一字赐千金。王翦李斯蒙恬与秦王同心结盟,形成新的政治轴心。吕不韦门客城下论战,国人公开驳斥《吕氏春秋》,引发朝野关于治国之道的大论争。秦王嬴政以“坏法乱政,蛊惑国人”之罪罢黜吕不韦,吕不韦被迫自杀于洛阳。此后秦王嬴政正式拉开帝国创建大幕:第一阶段整肃军政,超拔新锐,一大批年轻将领与主政大臣形成新生代势力,同时大力建设秦国腹地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使秦川成天府之国;第二阶段展开统一中国的连绵大战,展开六国逐一灭亡的故事;第三阶段,秦王登基为帝,号称始皇帝,架构完整的华夏文明体系,发动彻底驱赶匈奴的阴山大战,建造万里长城与其他大型工程;第四阶段,始皇帝勤政巡视天下,积劳成疾而依赖方士奇术救治。第六次巡视时突然病重,死于巡狩途中(沙丘)。秦国出现巨大的权力真空,野心与阴谋蠢蠢欲动。
大秦帝国:铁血文明(第五部)(上卷+中卷+下卷)在线阅读地址
大秦帝国:铁血文明(第五部)(上卷+中卷+下卷) 读后感 第(1)篇第五部看到六国相继灭亡,感慨颇多,韩国自申不害变法后,有劲韩之称,然后来却一直在走弯路,以术治国,终非大道,战国后期郑国疲秦之术更是为秦国建立了郑国渠,为秦灭韩打下了基础,韩,亡于术;赵国善战,然政局不稳,军变频发,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赵国与秦国并称天下两强,纵是这等雄主,也逃不过军变饿死的下场,最后的名将李牧也死于政乱,赵,亡于乱;燕国历经八百年,固步自封,附庸求存,何其迂腐也,唯一的名将乐毅也被逼出了燕国,燕,亡于迂;魏国前期,坐拥李悝,吴起,乐羊等天下大才,但后期虚假敬贤,敬而不用,致使商鞅,孙膑,乐毅,张仪等乾坤大才流入他国,实可悲也,魏,亡于伪;楚国国土面积广袤,世族根基太深,分封分治严重,虽力量雄厚却终究一盘散沙,难以聚力,可守土不可扩张,灭国之战时能聚六十万大军抗秦可见一斑,楚,亡于分;齐国经马陵之战,桂陵之战,取代魏国成为一方霸主,然齐偏居一隅,居安不思危,赫赫大邦竟无有效抵抗便被灭国,不胜唏嘘,齐,亡于安;秦国,嬴政文有李斯,王绾,尉缭,郑国,武有王翦,王贲,蒙恬,蒙毅,李信,灭六国而一天下,建立中央集权制,推行郡县制,书同文 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蒙恬北击匈奴,筑长城,赵佗南纳百越,军化民,华夏一统,何其雄风。
韩非子融合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集法家之大成,遗憾的是韩非走不出自己的出身,终究未能效秦,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却视嬴政为一统之人,将毕生所著韩非子赠送秦王,为何,在胸襟,在用人,嬴政,究竟应该是德盖三皇,功过五帝,还是暴君暴政,受后世唾骂,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嬴政,嬴政死的那一刻,我好心疼,说真的,战国乱世,名将良相不可胜数,或赐死,或罢黜,或冷落,或归隐,全身而退者已是大幸,即使当权之时,也是权力制衡,可嬴政期间,除了吕不韦政见不合外,大秦人才济济,各得其所,李斯善政,帝国新政尽出其手,王翦王贲善战,灭楚大战举国兵力极尽交付,父子尽灭五国不疑,此等魄力君主几人有,即使是焚书坑儒,也是在反复辟背景下的无奈之举,秦法所致,时代所限。积劳成疾,弥留之际还想为扶苏蒙恬安排妥当,一纸遗诏未完血洒当场,带走的是大秦帝国,留下的是王朝万世。
秦国,似烟火,辉煌灿烂但只一瞬,秦制,似老酒,浓厚醇香日久弥香,在张苍等人的努力下,汉承秦制,千年永存,终究是留下了大秦帝国的辉煌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大秦帝国:铁血文明(第五部)(上卷+中卷+下卷)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