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连,英俊非凡又聪慧过人。他出身低微却野心勃勃,一心想冲上战场建功立业,显赫扬名。视拿破仑为偶像的他,在第一帝国覆灭后只能选择当教士以提升社会地位。命运让他爱上小城市长夫人,又把他带到了巴黎侯爵之女身边。两个女人会怎样与他的上升之路纠结起来,又会以怎样的方式成就他的人生巅峰。
红与黑读后感 第(1)篇前几天刚看完《红与黑》,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于连临审判前在法庭上说过的话,“但是,我的罪即使没这么重,我看到在座各位,不会因我年轻而动恻隐之心,仍会杀一儆百,借我来惩戒、来打击,这个阶层的年轻人:他们出身低微,厄于穷困,但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敢混迹于阔佬们所号称的上流社会。
“这就是我的罪过,诸位,而惩罚也将更加严厉,因为事实上,审判我的,全是些非我族类的人。陪审官席上,连一位发家致富的乡民都没有,统统都是气我不过的有产阶级……”
于连的悲剧不在于没有人为他声援,没有人为他上诉,而在于他费尽心思一心想要从底层劳动无产阶级爬到资产阶级,想做贵族,想摆脱这种被压迫被剥削的阶层,但是却被整个资产阶级极力打压最后扼杀于摇篮之中。而且最后审判他的没有一位是和他一样的底层阶级,他们在法律和正义面前压根没有说话的权利。而于连本想争取这种权利,即使被判死刑也心甘情愿。然而,最后这样的希望也随着瓦勒诺的宣判而幻灭了。他从头至尾不过是一个穷木匠的儿子,永远也成不了贵族,至死摆脱不了自己的固有阶层。他一直以来,最崇拜的人物是拿破仑,因为在拿破仑时代里,只要自己在战场上赢得战功,就可以封官进爵,进而成为上层阶级也不是没有希望的。但这个时代无疑是赤裸裸的阶级分明,资产阶级把底层无产阶级向上发展的路封的死死的,一个也休想逃离,一个也不要发言,一个也不要站起来抗争。
这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历史。有意思的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不管是在古今,还是在中外,阶级固化始终是一个社会和国家无法动摇的大山,真可谓“风雨不动安如山”!犹记得去年在首都有二十万人一夜之间被清除出去,可见对于底层阶级的蔑视更是一点也不加掩饰。北京人永远也是北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