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台湾30年政治剧变,普通人讲述的大时代故事,比正史有趣,比野史可靠!青年政治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畅销书作家周濂作序,财新传媒首席文化编辑徐晓、人大教授唐克扬联袂推荐。30年成长亲历,116个时代热点聚焦,全面解读台湾现代化进程里的大事小情;一部带领我们重温半个世纪以来,台湾政治风云、经济变革、娱乐文化的盛衰更迭的见证实录;一扫前三十年描写台湾的同类题材作品的沉闷与压抑,作者以乐观积极、永远“活泼泼少年郎”的心态和笔触,给读者展现出生机勃勃、趣味盎然,令人读后开怀大笑,更有心领神会的惬意。
我在宝岛长大 读后感 第(1)篇这本书不是高大上的政治论著,确是接地气的生活写实,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百姓生活,大到映射了政治的历史文化诸方面。。。这样一看,我们都曾是生活在围墙里的人,大陆人在想方设法的了解港澳台,港澳台同胞也在不遗余力的想要看清真实的大陆。。。
确如一位老师说的,历史永远是现代史,它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想要真正的了解一段历史必须学会从不同时间,不同人物,不同视角去解读,避免那种固执肤浅的自我感觉良好。。。
结尾的一段话:台湾禁歌、禁书、禁杂志、禁大陆的消息,这四大禁,是台湾“解严”前的最显著特色,然而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禁歌不禁唱,禁书改书名,禁杂志白送,禁的理由千奇百怪,也阻挡不了我们想要了解世界、表达自己、向往光明、亲近大陆的心愿。几十年后回头来看,那一段原本带着压抑气息的禁制时代,却有了一种黑色幽默的味道,认为“‘马克·吐温’是马克思的亲戚”这样的理由,如今想起来只不过换我们一笑而已”。可见海峡两岸同胞的政治智慧也是相通的。。。
现实告诉我们,严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疏导胜于严禁,耗心耗力确收效胜微,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越是禁止的事情,越是禁止不了人们的好奇心。。。人们越是被关在墙內,就越是想要看看墙外的世界,但其实真正置身墙外的时候,可能只是会发出一句“哦,原来如此&不过如此”的感叹罢了。。。
社会想要民主进步,要的是自由开放包容,要的是人们在千帆阅尽见识了大千世界后的自由选择,而不是关闭一切联系断绝一切信息井底之蛙似的自我陶醉。。。当然,这也对国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毕竟很多自以为是的人总觉得自己掌握了历史的真理而沾沾自喜,极端激进,其实不过是断章取义罢了。。。
敢于正视历史直面错误之后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起人民真正认可内心遵从的核心价值观,才是一个大国复兴之路上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我在宝岛长大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