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时常听到并使用“资本主义”一词,但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詹姆斯·富尔彻借助生动详尽的案例——从17世纪初的东印度公司到1995年的巴林银行破产案——对此进行了研究。他考察了资本主义在英国、日本、瑞典及美国的不同形式,探讨了资本是否已经摆脱国家的界限,正走向全球化。他还以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狂热、近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的安然公司和世界通讯公司事件为例,在《牛津通识读本:资本主义》中指出了资本主义潜在的危机倾向,并由此讨论了资本主义的未来:资本主义是否正在走向某种终极危机?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体系在哪里?
牛津通识读本:资本主义(中文版) 读后感 第(1)篇说起资本主义,我相信大家对这个词语都不陌生,但是当继续追问下去,这个词语定义是什么,我相信很多人一时半会都给不出一个很明确的描述。其实这样的词语或者说问句很多,只是我们在平时日常生活中都将其忽略了,没有仔细去追问。当我们带着这样一种模糊的视野或者说迷糊懵懂的认识去看待世界,那么我们必然会忽视掉一些东西,带来许多偏见。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我们很多人,甚至是年轻人应该看看牛津通识读本这一套书的原因所在。因为只有看的多,了解的多,才不会囿于某种成见,才能看到一个更加多彩,更加充分的世界。
本书对资本主义的定义,发展历史,以及现代美国、日本以及瑞典这三个不同国家的不同类型资本主义的对比做了详细描述,如果将这本书和另一本牛津通识读本:全球化结合起来阅读收获会更大,这里就不详细描述了,简单讲一下我个人看法。
这本书最让我难忘的一点就是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伴生形式,它与生俱来,是资本主义的一部分,这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先天所决定的,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天然的分离开来,这也就导致资本主义天生具有扩大生产的趋势,结果就是供给大于需求,库存过大,导致了经济危机。当生产减少到达等于需求的那一个临界点,资本主义的生产自然又会慢慢恢复生机,并且恢复发展的速度相比于之前会更快。为什么?因为落后产能的淘汰,留下的必然是生产效率足够高的生产组织。
但是经济危机是否可以消除了?答案是除非消灭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才可能消失,但是资本主义的消亡要无产阶级联合起来造反才可以,如果只是放任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是不会消亡的。因为经济危机的每一次发生会淘汰掉生产落后的生产组织形式,使资本主义自身恢复发展的活力。
但是经济危机必然会导致民众的恐慌,政府出于对政治的考虑,对民众失业问题的侧重,普遍都采取凯恩斯的干预主义,其目的是熨平经济发展的周期,减少其波动,但是从结果来说,这无疑是白做功夫,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只会推迟经济危机的发生,并导致其后果更加严重,并不能完全消除。
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各个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也变得越加密切,虽然各个国家都有着保守主义的抬头,但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一个典型组织----跨国企业对于经济全球化的鼓吹,这一理念的宣传是不可能停止的,也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危机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
日后我们恐怕会听闻到更多这样的不好的消息。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牛津通识读本:资本主义(中文版)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