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百年经济史笔记(上卷) 读后感

百年经济史笔记(上卷)

作者:苏小和

本书采用经济史与企业史交叉进行,全面解读中国企业在“三千年未遇之变革”下的生存、发展、困局与解决之道。通过海量经济数据资料,量化不同时期政策、环境对中国经济和社会造成的真实影响;同时,通过时间纵向与空间横向比较穿插,立体展现中国社会风貌。更为可贵的是,本书在宏观叙事中,穿插了企业家在大时代中真实生命记录。

百年经济史笔记(上卷)在线阅读地址

百年经济史笔记(上卷) 读后感 第(1)篇

1872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开展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但是却遇到两大困难:第一没钱,第二没人。于是李鸿章决定引进民间资本以解决钱的问题,并以荣华富贵拉拢当时中国最有经验的三个洋买办:郑观应、唐廷枢和徐润,以解决人才的问题。当时就有人规劝郑观应不要趟这趟浑水,“官督商办之局,权操其上,不若洋人有合同可持,无意外之忧”。郑观应虽然知晓国营体制下公权力的危害,但还是心存侥幸。

随着民间资本和人才的引进,轮船招商局成为了当时中国最赚钱的企业之一。但是很快,朝廷呲出了的獠牙。1885年,李鸿章以各种理由将三大买办以净身出户的方式全部逐出招商局,最悲惨的是徐润,去世的时候已经是“家业荡然,生机尽矣”。随着民间资本退出轮船招商局,中国的造船业陷入了长期的亏损和停滞。

这种官督商办的模式,彻底摧毁了中国刚刚起步的工业,这正是百年中国近代史中第一次“国进民退”。但是与此同时,明治维新的日本出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现象。明治维新开始后,伊藤博文说:“日本为什么要办实业,真正的目的是示以实利,以诱人民”。恰巧的是,也是在1885年,伊藤博文以1日元的价格,把当时日本最大的国有造船厂卖给了日本商人岩崎弥太郎,这就是著名的三菱集团的前身。自此,日本的造船业乃至整个工业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带来了不同的国运,历史的分野在这里展开,又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汇集。最终,日本海军一举击败北洋舰队,日本彻底取代大清帝国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苏小和先生不无遗憾地说:历史证明,洋务运动的失败在于政府权力主导市场,全面扼杀了私人自由企业的发展。推荐苏小和先生的《百年经济史笔记》,本书是一部浓缩过去百年来的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史,汇聚了中国官商缠斗与国际市场对撞的所有难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百年经济史笔记(上卷) 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