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巨人”IBM成立于1911年,长期以来被视为计算机的代名词,堪称美国科技实力的象征。但是,郭士纳在1993年刚刚接手IBM时,这家超大型企业因为机构臃肿和孤立封闭的企业文化已经变得步履蹒跚,亏损高达160亿美元,正面临着被拆分的危险,媒体评论称其“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坟墓”。在郭士纳掌舵的9年间,IBM持续赢利,股价上涨了10倍,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之一。 在这部自传中,郭士纳第一次回顾总结了自己如何使IBM改天换地的辉煌岁月,既有只有CEO才能接触得到的第一手内部资料,又有带领一家巨型公司大步向前的高屋建瓴、深思熟虑的管理思想。他将自己对管理、企业文化、企业规模与竞争力、企业转型的种种真知灼见寓于生动的记述当中,丰富、翔实、推心置腹,对“传统企业如何转变为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务实而灵活的现代企业”作了最完美的诠释。
谁说大象不能跳舞?(纪念版)读后感 第(1)篇IBM是人类电子计算机的一个巨头,发展至今,已经是一个超级巨兽。可我们谁又能想到在美国飞速发展的20年里,遭遇了内忧外患,强敌环伺的状况。
网络和电脑高速发展的时期,IBM曾一度以自己的高科技水平自豪,随时间发展,销售量却不如预期。因为无论什么产品,最多的受众客户还是普通人,他们无法以专业眼光去评判你,甚至无法理解你的设计初衷,但他们都想要一点,就是解决他们的需求。需求和理念是相互依存的,通过需求而形成理念是一贯作风,而改变理念形成需求是艰难的,世界上最成功的也就只有苹果公司。做不到苹果公司是正常的,我可以提供一个例子,由需求形成理念的一个强大企业,日本任天堂。提到掌上游戏机不得不说的一个企业,20世纪它的神话不亚于现在的苹果。它对于用户需求研究的透彻可谓独树一帜,对比IBM你就会发现不方便不符合需求的产品,再厉害也没有用。
公司内部治理里,每一位员工都希望自己获得最大利益,出现忽视长期营收而重视短期利润再正常不过了。在IBM还没有成为绝对霸主前,大家对于公司并没有极强的向心力,为的是自己的薪水和奖金,说服员工相信公司并长期持股并不容易,尤其内部各种问题。郭先生顶着压力把内部缺陷一点一滴地矫正非常难得,这和独立思想面对群众思想一样,面对的压力很大,还是要坚信自己的改革。所以企业无论大小,出现危机苗头时都必须及时采取行动,而非放任不管。
纵观世界上的知名企业,它们的成本和效率管理都非常高。不必要花的钱和不必要的部门就像枷锁,把企业拖垮在前进的道路上,忍痛拔刺而踽踽前行,大刀阔斧地修剪残枝败叶才有了今天的IBM。
大象可以不会跳舞,可能它避不开从林里刁钻刻薄的冷箭和星罗棋布的陷阱。大象可以跳舞,灵活而多变的脚步又怎能不矫健前行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谁说大象不能跳舞?(纪念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