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追溯了美国管理文化的起源及特性。在三个世纪的时间内,这种文化将一小部分低微的美国殖民者变成了这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本书主张,文化核心的活力、社会流动性、竞争力和创新力,其源头是某个民族的纪律及精神特质。该民族就是美国的第一批欧洲移民——清教徒。作者认为,目前商业社会的一切问题,皆源于商业本身背离了清教徒精神。他们提出警告,当美国疏远在19世纪和20世纪支撑其商业与经济成功的核心价值观时,也将自己未来的繁荣和稳定置于险境之中。本书也研究了美国的管理文化如何普及到世界各地,特别探讨了美国占领日本期间,对后者的社会及制造业造成的影响。作者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应该叫作中日工业革命,因为它起源于日本、兴盛于中国。中国公司可能会在一代之内主导世界所有重大制造行业,甚至还有许多服务行业。
清教徒的礼物:那个让我们在金融废墟重拾梦想的馈赠(升级版)在线阅读地址
清教徒的礼物:那个让我们在金融废墟重拾梦想的馈赠(升级版)读后感 第(1)篇#读书 《清教徒的礼物》 肯尼斯•霍博 威廉•霍博著。这是一本关于管理学原理的书,不同于枯燥的课本,本书的讲述以历史故事叙述为主,逻辑推理为辅。作者认为北美大陆早期清教徒移民身上的四个特质造就了美国的成功,上世纪60年代美国之所以衰落,就是因为摒弃了清教徒的这些特质,转而推崇讲究量化、自上而下以及脱离实际的所谓“专业”管理。
清教徒的礼物,指的是清教徒的四个物质,一是建造人间天国的坚定信念,二是做事亲力亲为的风格,三是先集体后个人的观念,四是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我个人的理解,亲力亲为指的是管理者要熟悉一线业务,这样才能胜任岗位,先集体后个人指的是全局一盘棋,管理要有大局观,同时要懂得取舍和牺牲,强大的组织能力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了。其实回想一下党的发展历程,其中就有这四个特质的影子。
作者认为清教徒的这四个特质帮助美国打赢了两次世界大战,完成了战后快速发展,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而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这四个物质逐渐被企业抛弃,美国企业就开始被日本企业、中国企业逐渐超越。
具体的表现有三点,一是管理不再讲究长远的目标规划落地,而是以量化指标为基础,追求短期的利益实现,作者顺带把指标量化和公司上市的弊端抨击了一番。二是自下而上的放权集体管理思路,变成了自上而下的独裁管理思路。三是通业务的全才型管理者,变成了商学院批量生产的“专业”管理者,崇拜“文凭”,他们不懂业务,脱离实际,管理做的一团糟,作者猛烈批判了商学院的存在。
总体而言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但是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有自己的思考,作者反对和抨击的这些东西,其实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二是思考那拉出走后怎么办,作者抨击的东西如今是广泛存在的,具有较强的事实基础,如果全部摒弃,且不说中间有复杂的利益群体关系,单单是那些理念真的能在实际中顺利落地吗,我个人觉的这个过程是非常困难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清教徒的礼物:那个让我们在金融废墟重拾梦想的馈赠(升级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