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北京书店印象读后感

北京书店印象

作者:严彬主编 解玺璋等著

全国书店最多的城市,恐怕非北京莫属。知识分子的书店比如万圣、涵芬楼,女性书店有粉色的、常放映电影的雨枫书馆,艺术书店中,有位于东直门的库布里克,单向街、字里行间这样的连锁书店,已经在城市中遍地开花……2014年,24小时书店在中国兴起,美术馆东街老牌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更成为年轻人的好去处。本书与北京的书店有关。在这里,你可以读到沈昌文、俞晓群这样出版业的前辈关于书店的文章,有著名书迷的逛书店小史,更有万圣书园、涵芬楼、三联书店、豆瓣书店这样京城文化地标式的书店老板的访谈录。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这些书店的实景照片,或宁静,或温暖,或厚重,或文艺;还可以根据彩图上面指示的页码,找到内文相应的文章。文末,附有长长的一串北京书店名单及地址,可供参考。

北京书店印象在线阅读地址

北京书店印象读后感 第(1)篇

书店,一个承载了太多故事的地方。或许是店主“坐拥书城”的豪气,或许是读者不经意的翻阅,这里面都蕴藏着一种美——即使开书店的诸多艰辛与无奈,在最后除却唏嘘不已,也还是有温情。严彬老师主编的《北京书店印象》,分为读者篇与书店篇,讲述读者逛书店与淘书的趣事,记录书店运营背后店主的情怀。遗憾的是,即使我对书店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与敬意,这本书,我阅读的是电子版——在书的内容上,并不影响我对信息的获取与观点的思考;但是在书的形式上,我可能是实体书店渐趋没落的催化剂之一。关于书店的未来,我固执地相信它会一直存在,不是理性分析的结果,而是类似于信仰的坚持。

小时候,镇上并没有书店,我对于阅读的沉迷全靠小学图书馆的浸润。囫囵吞枣式的、似懂非懂式的,阅读一切可以阅读的图书。稍微长大了那么一点,每逢过年,镇上的集市在卖废旧报纸(用来糊墙)的同时,也有一些旧书。还记得,六年级的时候寒假补习,淘得《红与黑》《汤姆叔叔的小屋》与四卷本的《战争与和平》。那时也是胆大,买书的钱是我找语文老师借的,最后用压岁钱所还,今日回忆起来不禁感慨万千。不过,那套耗资28元的《战争与和平》,是20世纪60年代出版,我却至今没有读完过。

我的初中阅读生涯,依然靠小学图书馆,以及从各个老师处的搜刮借阅。好像问学校的团委书记借过《尤利西斯》,只有下卷,也就那样意识流地对完了。高中,因为在学校住宿,并有了一些零花钱,开始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说来惭愧,盗版书居多,花最少的钱买最厚的书,也就这样读完了余秋雨先生的多本文字,尤其他在书中一再的反盗版。实在是穷学生一个,终属无奈之举。

读大学时,网购好像不经意间便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书籍购买一发不可收拾,先是扎根亚马逊,后是京东、当当、淘书网、中国图书网、孔夫子旧书网……说实话,书店逛的多,但买的少,毕竟网上实在便宜。不过,有些书网上下架了,我晓得实体书店下架速度略微滞后,花一整天跑各个书店淘书——即使是定价,那也是满心欢喜的。比如《耳语者》买自漫林书苑,《古拉格之恋》买自麦田书店,《档案》买自清华书屋,《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买自南屏街的新华书店……虽然有些书,一直没有找到,但是书店并无嫌弃之态,并不因买书与否而区别对待。

由《北京书店印象》一书引起琐思无数,颇多感慨。遗憾的是,里面的书店我并未去过,希望今年有机会去北京,有机会跟随北京书店地图,逛一逛那些书店,淘几本书,自是其乐无穷。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北京书店印象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