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八十岁的白先勇,遇见三百岁的曹雪芹,听华文世界小说大家如何解“天下第一书”,看两个时代文学赤子跨越时空的心灵相印。本书由白先勇台湾大学《红楼梦》导读通识课(2014-2015)课堂讲义编纂而成。《红楼梦》是一本天书,有解说不尽的玄机、探索不完的秘密,但最重要的,它终究是一部伟大的小说。白先勇正本清源,把这部文学经典完全当作小说来导读,侧重解析《红楼梦》小说艺术的“现代性”:神话构架、人物塑造、文字风格、叙事手法、观点运用、对话技巧、象征隐喻、平行对比、千里伏笔,检视曹雪芹如何将各种构成小说的元素发挥到极致,并远远超越它的时代,甚至比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更早、更前卫。他以小说家的艺术敏感,擦去经典的蒙尘之处,将历来被冷落的人物、被曲解的角色一一归还原本的个性姿彩,令其登台绽放。在文字艺术的赏读玩味之间,解读中国人生哲学的绝妙真意与人情社会的文化密码,更从一本伟大的小说延展开去,漫谈文学、美学、哲学、昆曲的枝枝蔓蔓,织构一座如梦如幻的红楼琼宇。白先勇借此细读机缘,仔细比对“庚辰本”与“程乙本”的差别,掂量一字一句的千斤之重与微妙意蕴,得以重新发现失落已久的“程乙本”《红楼梦》之美。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 第(1)篇大梦一觉终方醒
大半个月都在这场梦里,读了半本原著,整本细说,看了36集的剧,也算是同时知晓了两种结局。
读《红楼》是前年的计划,连续两年不成,今年本说要放弃了,因为学车无聊听起书来,竟就这样读完了,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
悲剧总是有力量的,我又是一个同理心强的人,常感到悲痛不能自抑,真真是做了一场大梦,今天才算醒来。
哥哥问我,红楼梦讲什么呢?我说,讲世事兴衰荣辱,盈满则缺,物极必反,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他又说,那些一直逆流而上与命运抗争的人似乎总有好的结局。
我笑。正因大多数的人都抗不过命运的低潮而屈从,那些少数咬着牙流着血坚持下来的才显得可贵,而我们往往因为他们有好的结局才去欣赏他们的峥嵘岁月,但那些不幸停留在低潮的人,其实也是翻越了千难万险的。
人生的潮汐升降,我深有感触,回顾了往昔被逼的一退再退倏忽绝处逢生,我以为自己很脆弱但忽略了生命的韧性其实张弛有力。
一旦领略了人生的波澜起伏,就意味着命运要积聚更大的力量,下一次的低潮期会更加漫长,从此乐也不敢乐,忧也不得忧,乐中生忧,忧中生乐,患得患失起来。
那又怎么办呢?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判诗,不知道自己的终点,不知道自己能经历甚么兴衰荣辱还是草草一生,便如此吧,该过的日子还得过,该写的论文还得写,该面对的难题还得解,努力地生活,才算不枉费此生,无论怎样的结局,都笑纳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