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读后感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

作者:傅海波 崔瑞德编 陈高华 史卫民等校订

本书叙述了10-14世纪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辽、西夏、金、元四个王朝的变迁。深入研究了民族关系、国家关系的发展;多元文化的构成及其相互影响以及社会风俗的变化等一系列问题;讨论了各族统治者在中原文化影响下其政治制度、物质文化的变化和形成;重点揭示契丹、党项、女真和蒙古人在各王朝历史中的作用;凸显了如耶律阿保机、嵬名元昊、阿骨打、成吉思汗、忽必烈的重要历史人物形象。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在线阅读地址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读后感 第(1)篇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这本书相当的长,读起来花了不少的时间。不过作者也是相当的认真,光是参考书目和介绍就写了400多页。

关于几个基本问题: 辽朝,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契丹族建立,共传九帝,享国219年;西夏,1038年—1227年,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金朝,1115年-1234年,女真族建立,共传十帝,享国120年;元朝,1271年—1368年,蒙古族建立,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五世十一帝,历时98年。纷纷扰扰几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北方的这个四个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华民族影响巨大,不应该被忽视,但我们的历史课介绍的太少。

关于汉化和儒化。契丹人、党项人、女真人,还有蒙古人,他们虽然相继采用了不同的政权形式,但无论是为了加强本民族内部的统治,还是为了加强对征服地区汉族的统治,都不可避免的面临汉化儒化的过程。当然,这其中因帝王个人原因,有汉化程度的深浅和反复,但总的趋势是逐渐接受儒家政治理念及行政方法。当政局稳定后,基本上都采用了政府、军队、监督的三足鼎立、权力平衡政治构架。特别是他们对佛教的推崇,对儒家的吸收,再加上汉族本土道教的熏陶,推进了中华民族儒释道人格底色的形成,进则儒:内圣外王,退则或佛或道:参破红尘返璞归真超然物外。

关于北宋和南宋。就像多数蒙古人,不管他们在其他问题上有什么分歧,通常都同意蒙古帝国的主要使命就是征服。宋朝的统治者始终认为自己是天然的正统,对恢复南北统一的大帝国有着天然的使命感。所以自北宋立国,就念念不忘燕云十六州,所以联金抗辽,辽灭,燕云未收反失中原,北宋灭;南宋念念不忘恢复中原,再次剑走偏锋,联蒙抗金,金灭,中原未复再失江南,南宋灭。元期间,人分四等,蒙古、色目、北人、南人,通常看觉得汉人地位低下,实则是在抗击蒙古上,汉人最坚决,蒙古人付出的艰辛最多,被征服后自然所受压迫最多。

2019.3.10于深圳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