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子来自乡间,善良勤恳,坚忍不拔,到北平拉车谋生,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拉上自己的车。但他的希望却因各种原因屡遭破灭,三起三落之后,祥子渐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最后成了自暴自弃的无业游民。
骆驼祥子(经典译林)读后感 第(1)篇祥子的一生,已被大多数人熟知,他是被旧社会摧毁的一代,更是被自己摧毁的一代。在他的世界里,除了拉车,什么也干不成,除了一身的力气,他什么技能也没有,虽然诚恳、勤劳、憨厚,但缺乏变通,不会迎合时代的发展需要,埋头苦干,却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如果他一开始知道要打仗了,懂得谨慎行事,自己的头一辆车便不会被抢;如果他听从高妈的建议,把现钱存进银行,也不会遭到侦探的欺诈豪夺;如果他自己有一点主见和魄力,就不会被虎妞逼婚,不会亲信巫术迷信耽误妻儿的性命,不会放手自己的幸福,对小福子不管不顾。社会是落后腐朽的,但也有曹先生那样的体面生活,那为什么祥子的命运就只怪社会,不怪怪自己呢?他的悲剧一方面有时代大环境的影响,更多的应该是自身的因素造就。最后,他彻底放弃,彻底堕落,一蹶不振,只能说明,心存希望就有未来,没有了希望,就没有了活下去的信念与依托,即使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
文中有些段落,有些句子,实在是经典,比如:“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沙漠里长不出牡丹来。”“最大的牺牲是忍辱,最大的忍辱是预备反抗。”“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着一些公理。”“资本有大小,主义是一样,因为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像一个极细极大的筛子,一点一点地从上面往下筛钱,越往下钱越少。”……老舍真是一个人民的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言语如此接地气,如此一针见血,充满着智慧与处世哲学。
在文章的末尾,描写群众争看枪毙的场景,让我想起了鲁迅笔下愚昧的中国人看日本人杀自己同胞时还会围观,还会笑着喝彩的片段,人民大众的麻木是无知造成的,困苦让人们无法接受教育,而无知就会让人没有底线,所以,在那个年代,最应救治的是人的心理,所以才有了如今的九年义务教育。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骆驼祥子(经典译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