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顶思考帽》所强调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它只能允许思考者在同一时间内做一件事情。思考者要学会将逻辑与情感、创造与信息等区分开来。这一概念就是“六顶思考帽”的方法。戴上任意一顶帽子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类型的思考方式。优秀团队和普通团队在集体智慧方面差异并不大,但在如何引导和激发集体智慧方面却是天差地别。这一方法可以帮助员工提高生产力。团队将学会怎样把思考过程分为六个不同的方向。
六顶思考帽 读后感 第(1)篇关于思维方式和讨论的工具书
白帽(中立)-事实/数据/信息(不设立场)
红帽(火焰)-感觉/预期/印象(无需证明)
黄帽(阳光)-优点/机会/价值(正面评估)
黑色(乌云)-缺点/风险/威胁(逻辑否定)
绿色(草地)-创意/解释/多元(跳出框架)
蓝色(天空)-控制/聚焦/总结(引导讨论)
但请切记,不同的思考帽只是辅助思考方式的转换,而非用于切分不同的人,不要预设立场(她肯定不会同意我的,她就是见不得我好)
的确,有些人可能更喜欢逻辑反驳,有些人发言更容易情绪化,有些人更容易具有创造性,人们可能偏爱一种思维模式胜过另一种,但无论如何,帽子都不是用来跟别人贴标签,切分人群的方式,而是引导大家全面思考的工具。
我们从小写议论文就被训练先写核心观点,然后再寻求论据去支持它,这种思维方式的问题就在于它不容易跳出框架,创造新的建设性的建议,当我们做的是探索而非支持,创新而非验证时,不妨跳脱固有框架。
人们往往“好为人师”,通过“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知道的比你多”的打击对方的方式来获取成就感和优越感,而被尊重被认可和自我实现是人的高级需求,这就是为什么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么的困难。更有甚者,一些观点的形成是经过漫长经历构建,表面上只是否定了一个小看法,但其实对别人来说可能是整个三观或者是整段经验经历的否定,这也就是为什么容易有逆火效应,当察觉到对方的敌意时,把自己观点深深埋进泥塘;当我们把攻击性的话语柔和下来,说话时候多一分对别人的认可(你说的对,这个想法很棒,我们看看能不能再完善一下),松动一下,就能将对面从地上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