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过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辽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这本书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
活出生命的意义 读后感 第(1)篇本书讲述的是作者在战争期间的亲身的遭遇,在不幸的遭遇中,他没有过多的提及自身的不幸,而是通过自己的遭遇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
这让我想起前半个月看到的一则新闻,云南的一所中学体育中考,一位“最后一名”的学生火了,视频中一男孩因为身体的缺陷,独腿跑完了1000米,他本可以不用参加考试就可通过的,可他还是倔犟的坚持一个人跑完了。让我很是触动,当时看的时候感觉生命是如此的顽强。但我看完这本书后,再去理解这则新闻又些许不相同了,或许这位少年认为在当下的那一刻,去挑战自己是对生命有意义的,正是这样有意义的活着,让他觉得对世界还有着一份责任待完成吧。很赞成书中作者对生命意义的定义:“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简单地说,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只要我们拥有自主选择如何应对处境的自由,我们就不会一无所有。”是啊,如同那位独腿少年,即使失去一条腿,可他还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他可以选择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也可以选择自甘堕落,都由自己自由选择。当你被现状折磨的感觉人生毫无意义的时候,不要害怕什么,去寻找一个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要像是在经历第二次生命,仿佛你已经获得重生;再不要像过去那样,一定要避免犯同样错误!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总是指向某种事物或某人(他自己以外的某人)——不论是作为有待实现的意义还是需要面对的他人。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个意义也要赋予它一定的想象力,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科技进步都依赖于我们的想象力。这也是缪先生曾经和我说的,要对未来的生活有所想象,精确到细节,并朝着想象的生活坚定不移的一步步实践。恰好我上次听到一个主播说过与缪先生类似的话语:“你要按你想的去生活,否则你迟早会按你生活的去想”。我觉得人赋有与其他动物有所不同的这样种能力,为的就是让我们运用这样的能力不断的进化。这本书很赞,给了我精神上的净化。读书的力量是无穷大的,用语言来转变想法,想法决定行为。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活出生命的意义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