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原为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中的一篇,是古代儒家典籍名篇,被南宋理学家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大学》所述“大学之道”,是关于如何做人的大学问,其核心是“诚意正心修身”(修己)、“齐家治国平天下”(安人)的思想,其内容涉及整个封建道德体系的构成。此书既是“初学入德之门”,又是一本修身大全。本书吸取了其他《大学》版本的精华,分别从原文、注释、译文、历代论引、典句札记、史例解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通俗易懂的解读,本着古为今用的思想将《大学》一书以现代人的视角呈现给读者。
大学(全集)读后感 第(1)篇作为《四书》之首的《大学》指导思想就是世界观,《中庸》则是方法论;按其顺序应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前人总结本书智慧有:“三纲领”:明德、亲民、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说起“修身”故事。赵叔平的“黑豆白豆修身法”倒是给后人树立了好榜样。他严于克己,只要头脑中私心杂念一闪,就立即去掉,永远使心地纯一为善,一辈子不做坏事(如今还应加一句“只做好事”)。现代的焦裕禄也是这样的人,他诚恳待人,爱护关心人民群众,帮助人民解决困难,他是真正的父母官,他获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永远的怀念。
受教的还有不可玩物丧志,自觉纠正吧。只有美好的德行才值得珍惜,其他一切身外的财宝都不重要。说到幸福,它存在于我们的心灵感知之中。一个人幸福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很多时候,幸福就像野草一样蔓延滋长,像空气一样弥散充满于每个空间,只要留意,得到它其实很简单。人所处的环境不同,但凡福祸相倚,苦乐参半,只要从容处世,看淡得失,积极努力地发掘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幸福的感觉就会接踵而来。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时空的分秒间、就在我们的心灵里……幸福的源泉就来自于我们内心深深的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