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工艺之道 读后感

工艺之道

作者:柳宗悦

“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经典之作。阐述了何为工艺之美、何为正宗的工艺、工艺如何被人们误解以及工艺的未来发展,是柳宗悦先生最早的关于工艺性质的论文集。日本至今保留着鲜明的民族传统与手工技艺,柳宗悦先生功不可没。他提出“民艺”的概念,努力改变人们崇尚美术而轻视工艺的倾向,认为工艺蕴藏在民众之间,民众的无心之美、自然的加护是美之源泉,而非个人艺术家的天才创造,工艺之美必须与用相结合,必须具有服务意识。柳宗悦先生的阐述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读起来,仍然不失其价值。透过他的视角,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生活。

工艺之道在线阅读地址

工艺之道 读后感 第(1)篇

吭哧瘪肚的总算是读完了,给我累够呛。柳宗悦早有耳闻,一代宗师果然名不虚传,写的很深刻,总结的很精炼,正好是我此时需要的。“民艺”始于1925年,柳宗悦和他的两个小伙伴在一起扯淡的时候,提出了这个词,指无名的工匠为了民众在切实生活中使用所做的物品,即民众的工艺。

我向来对日式的器皿十分喜好,平日里很是关注,也看了些民艺的书籍,日本在民艺方面的发展已经非常完善,器皿的稳定性高,个性充足,都是以独立艺术家的角度进入中国的市场,售价还算合理,但不包括买手店,所以大家在淘宝时要谨慎。

之所以说他们的工艺水平高,可以这样来描述:我知道是手工制作的,也赞成这些器皿很受用,且很耐看,但我不知道具体的工艺细节,虽然平时也接触陶瓷的制作,但却无法看懂它们由来的全貌。正在我写这则书评的此时,我在用着山本哲也的公杯,和菊地胜的椭圆茶杯,它们都有自己独特之处,我需要用更长的时间,来增进了解。最喜欢的当属小野哲平和安藤雅信,都是极具个人风格的日本陶艺家,向他们学习。

日器的推广和宣传低调且持续,有着稳定的受众人群,足够保值,即便用过之后,再咸鱼转出。北京定期会有日本民艺家的小型展览顺便销售,如若参加,一定要开幕当天到场,因为很可能会当日售罄。

书中的理论部分,摘录了很多,一时无法吸收,待我慢慢消化,网上也找了很多的图片资料,待我日后尝试挑战制作,再结合实际进行改良。

书的败笔在翻译的部分,增加了阅读的障碍,总像是听着外国人在讲中国话。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工艺之道 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