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

作者:余秋雨

本书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历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为回忆散文。该书以文采飞扬、知识丰厚、见解独到备受万千读者喜爱。由此开创“历史大散文”一代文风,令世人重拾中华文化价值。

文化苦旅在线阅读地址

文化苦旅读后感 第(1)篇

这本书让我有太多的感动。
待我有时间的时候,我要认真写一下书评。
从大户小姐做老师,到信客的故事,到牌坊的描述,这是一种文化的描述与理解。然后从中国的旅程描述,并不是每一个城市或区域去记录意义性的东西,而是关于文化的理解程度,每个故事都蕴含人生哲理,尤其是信客,最终的故事结局让我们充满了对人生际遇的敬畏,本应该尊重社会与生命,努力做好当下。
从敦煌的道士到宁古塔的流放文人,从赤壁黄州到杭州景观的人文,从挫折中迸发文采的苏东坡到天一阁嗜书如命的范钦。文字间自有冷暖淡薄,好不是一种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原来是一堆土的现实气质。
文化苦旅深度解析了千年一叹里古老文化的遗忘与未来生命的发展问题,也综合讲述了行者无疆里欧洲九十六城,城城不一,有协和统一的欧盟文化,闲散日子里的气质与社会文化呼应,是中国人应该深思的部分。
而后写到了谢晋,巴金,还有记不住名字的戏剧大师,人人都是余老师的忘年交,这种忘年交也许催生了他的思想底蕴,在上海戏剧学院春风得意的官场里,决然走入生命探索的引导人。当然,方知那么多深刻的人物与生命,苦难才是他们的主题,时代是幸福的创造者,但却也不排除磨难本身才是最好的生命。
关于父亲母亲的描述,这是恒古不变的文化。对爱的理解,只要有良知的人,我想都不会有非议。
最喜欢莫过于写经修行,这一章节看了不下十遍,可惜仍晦涩难懂,对本我的冲击已经不亚于原生家庭,才知道佛教本身的影响力在于空无,而抛开迷信的菩萨原来也是修行者而已。本章节有太多的内容与内涵,强烈推荐精读这一章。
余老师在探望故交的牌位前,与他来了一次经典的隔空对话,这是骨子里的人性释然,我们是小辈,那种敲打精神的冲击力,落笔成文的驾驭力,恐怕无几人可比。生命的旅程,一生与笔为友,甚至不会用电脑,这是一种何等的毅力,此前内心的文化偶像村上春树方可比拟,他还爱跑马拉松。
精神探索文化寻求的苦难就是旅程。
生命亦是。
方知,也许苦难才是生命终结后,最大的意义。[嘿哈]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文化苦旅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