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以复辟王朝时期的巴黎为背景,塑造了两个外省青年形象。一个是野心勃勃、贪图虚荣的青年诗人吕西安,妄想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才华跨入巴黎上流社会,结果身败名裂,黯然回到故乡;一个是心地淳朴、埋头科学发明创造的实业家大卫,因敌不过阴险狡猾的商人而被迫放弃专利,隐居乡间。本小说展示了法国大革命后从外省到巴黎的广阔图景,描绘出复辟时期种种最富有特征意义的现象,反映出在残酷而复杂的现实社会中,青年的才能怎样遭受摧残,幻想怎样遭受毁灭,文学界的圣殿怎样被用来作无耻交易。巴尔扎克本人称《幻灭》是“我的作品中居首位的著作”,“充分地表现了我们的时代”。
幻灭(全集)读后感 第(1)篇巴尔扎克的《幻灭》、狄更斯的《远大前程》属于同一色彩同一主题的世界名著,都描写了青年人因为恩主的眷顾,离开家乡,前者去了巴黎、后者去了伦敦,沾染了上层社会习气,享受了荣华奢靡、蜕变至腐朽堕落,道德品质日趋卑污,建筑在沙土上的“灿烂似锦”的前途最后如何破灭的故事。只不过狄翁善良一点,皮普最终回归人性之美,深切地体会到友情和亲情的可贵;而巴翁的笔更像匕首,如同《浮士德》里的描写一般,吕西亚最终连灵魂都典当出去了,不得赎回。
《幻灭》这部被巴尔扎克本人自我评价为“我的作品中居首位的著作”、“充分表现了我们的时代”的伟大作品,值得我们深入人物的内心去深读审读,也值得我们置身作品的时代中去体会体味,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巴尔扎克对人心对人性对社会对道德的手术刀一般的剖析,唏嘘之余,豁然省醒,呼唤良知与回归淳朴。
让我们记住《幻灭》里的名言:真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决不矜持。我们可不可以理解这句话:我们还不够善良,不够坦白,不够爽直,喜欢斜眼看人,喜欢撇嘴笑人,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的才能?我想:答案一定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