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宝哥哥”欧阳奋强用文字、影像来回忆人人心中《红楼梦》剧集经典,欣赏独属于“87红楼”的经典美学意境。2017年是87版电视剧《红楼梦》播放30周年,贾宝玉扮演者欧阳奋强亲自执笔,采写了当年参与电视剧拍摄的100多位剧组人员,讲述该剧筹备、拍摄的细枝末节、来龙去脉,讲述红楼演员的人生故事,以第一手的资料与读者共同完成这场盛大的文化集体回忆。有当年拍摄戏里戏外的点滴故事,全国海选、集中培训、正式开拍,多情公子和大观园中的姐妹在镜头外,有竞争也有友爱。这些青年男女脱下凤冠霞帔,走出红楼,踏上了各自的人生道路。书中图片大多来自演员珍藏,有很多都是首次公开,忠实还原“红楼梦”的古典美,再现80年代中国的颜值担当。除了演员,作者也将笔触聚焦于王扶林导演,以及配音、作曲、演唱、服画道等幕后人员。书中涵盖几乎所有演职人员,出镜的主演、群钗、丫鬟、婆子、小厮、小孩;幕后的导演、配音、配乐、美术、化妆、服装,完整讲述每个人的剧组往事,人生历程,满足你对该剧的敬畏和好奇之心。王扶林导演的气魄与才华,幕后人员的通力协作,都是《红楼梦》得以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1987,我们的红楼梦 读后感 第(1)篇纯叙述性的一本书
有点类似于人物传记的感觉,没有任何修饰,虽然有些失望,但毕竟欧阳老师不是专业作家,纯粹的记录再现当年剧组的风貌,是非常宝贵的有价值的资料。
一直惊叹于87版红楼梦制作之精良,看电视的时候也感叹贾府的奢靡繁华,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服装、建筑、道具能够令观众产生“这就是当年的贾府”的感觉,诚属不易。刚上初中就开始看原著,如今也不下五遍,当年以为太晚,现在想来还是太早,虽然半白话看着很舒服,但也只是囫囵吞枣,仅仅是重点看比较有名的片段,后来略微懂得品读诗歌了,也只记得“冷月葬花魂”等比较著名的诗篇。现在才知道,以前懒得看的服装等细节,也是倾注了很多大师的心血,甚至是门口的楹联,房间里的一幅画,荣宁街的建筑,小厮的衣服,也都经过反复推敲,使之更加贴合社会环境、人物性格。
如今成人后复看87版红楼梦,看得出所有演员的演技都无可挑剔,姑娘们的一颦一笑,公子们的举手投足,每一个都很鲜活,令我产生一种“如果换了演员,他(她)便不是他(她)”的感觉。看了这本书才明白每个人是花了多大心思在里面,不管戏份多少,都会提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对待,写案头工作,人物小记,这样的敬业在如今怕是没有几个演员能做到了。
三十年后,当年的大师大多已经仙逝,当年十七八岁的小姐丫头也都已成家,电视剧的拍摄技术也有了很大的飞跃,社会瞬息万变,而不变的,是演员们对红楼梦,对红楼梦剧组的高度赞扬,以及不可否认的红楼梦带给自己的改变,他们中的大多数都靠红楼梦改变了命运,这是红楼梦带来的最现实的意义,而成为国学经典,得到全中国的推崇,则是最普世的意义,也是曹公人生的升华吧
我认为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是因为那时,所有所有的人,都肯不求报酬俯身做学问。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1987,我们的红楼梦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