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以朴实细腻的笔调,描写一位出身破落贵族的纯洁天真、对生活充满美好憧憬的少女进入人生旅程后,遭遇丈夫背叛、父母去世、独子离家出走等一系列变故,在失望中逐渐衰老的过程,概括出了人们生活的一种基本状态:人这一生,既不像想的那么好,也不像想的那么坏。《一生》是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莫泊桑优秀、最有生命力的小说。
一生 读后感 第(1)篇整本书讲述了一个贵族女子从懵懂天真、浪漫纯情的修道院少女,变成满脸沧桑、垂垂老矣的妇人,曲折坎坷的一生。
故事还蛮不错的,可以打四分。少掉的一分给这个书的序,居然差劲到将整个故事概述了一遍,还没开始看就被书透了,气的想把他打一顿。
看完故事,很多人可能都会像书的结尾那样发出感慨:生活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但也没我们想象得那么糟。
诚然这是作者想通过这本书传达出的生命要义,可是我依然对女主人公雅娜后面的生活是否会变好抱有怀疑。
雅娜出身优渥,家庭富裕,父母宠爱,受过教育,外表迷人,她是如何将自己抓得一手好牌打成烂牌的?
纵观她这一生,给她带来不幸的主要是两个男人:
一是丈夫于连。对爱情充满美好想象的雅娜,从遇到于连时,就跳进了他精心布置的陷阱。原以为于连是上帝赐给他的理想伴侣:英俊漂亮、温柔沉稳,却不想他自私粗鄙又淫恶,先后两次偷情,后自食恶果。(画面虽有点血腥但是真解气啊)不仅在身体上也在感情上深深伤害了雅娜,使她对爱情、婚姻彻底失望。
二是儿子保尔。失望灰心的雅娜,在儿子出生后又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从此她成了一个疯狂的母亲。既盼望着儿子简单平安长大,又矛盾的盼望儿子能出人头地。遗憾的是,长大后的保尔不学无术、嗜赌成性并热衷风险投资,直至掏空整个家庭钱财,不得不变卖房田。
在丈夫和儿子的双重打击下,雅娜的精神和躯体状况一路直下,加之父母亲都相继去世,她也日渐衰老。
对于一个女人而言,还有什么能比得不到丈夫和儿子的爱,无法享受身为妻子和母亲的幸福更令人悲惨的呢?
也许作者也这么想吧,因而没有让雅娜一直悲惨下去,故事的最后雅娜的生命因为儿子的女儿再次放出光彩~她可以活过来啦。
可是,为什么又是孩子呢?尽管生命可以召唤生命,可是为什么令雅娜的生命散发生机的又是孩子而不是其他呢?
我想女性独立自我意识的缺失是主要原因。她没有自己,或者说她的自己随着伴侣和孩子在一起,对幸福的感知也仅囿于他们。
所以可怜的雅娜,她可以因为新生命的到来重新体验一种新生,也许过不了多久,又会因为希望的落空而再次感到生命的枯萎。
生活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它就像一条蜿蜒河流,时而平静时而湍急,我们要知道必须过这条河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