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解决了你“想学习心理学知识,但是对大部头的教材望而生畏;想了解心理学实验,但是数据、符号和公式让你退避三舍”的问题。它让你在轻松阅读中不仅了解心理学知识、洞穿20世纪心理学发展的轨迹,而且可以揭露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本书第一版出版后,受到无数读者追捧,在当当网和亚马逊网上引起热议,更有心理学老师将它推荐为心理学专业学生必读参考书。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纪念版)读后感 第(1)篇作为科普类的书不是不可以读,但作者不光算不上是心理学家,甚至娱乐和反叛过了头,连一些基本的价值取向都出现严重的问题,这极大降低了本书的可读性,比如:
1.书中记述的心理学家大多私生活狼狈不堪,本身精神状态甚至人品就很成问题(这不一个个列举了),这么写不知道作者用意何在。
2.神迹降临:我用手碰触一尊小型耶稣雕像的脸,随即发现我的手沾上了油脂,闪闪发光。我卷起长裤,把油涂在腿上一处伤口上,伤口是几天前洗澡时不小心割到的。皮肤随即吸收油脂,伤口逐渐缩小,连疤痕都消失不见了。我没办法解释这种奇异现象。谁知道这是不是上帝打算在这栋简陋平房中,以这尊廉价的塑胶雕像为媒介显灵,让我知道他的存在(说实话看到这段有点浓浓的恶心,作者该举着这塑胶雕像给所有作传的心理学家凃一圈)。
3.给毒品站台——幸福生活中的人,吸点违禁药品助助兴吧,有正常选择你们就没问题棒棒哒:亚历山大会把从前和我说过许多遍的话,再拿出来跟我说:“在我30多年的研究生涯中,我从没看过一个内在与外在需求都得到很好满足的人会药物成瘾。这绝不可能。你要是找得到,我就放弃所有的信仰。”我不会打电话给亚历山大,告诉他艾玛的故事。我也不会打给克雷勃,告诉他我先生可以很容易得到药物,但没有出现严重的药物问题。真正的药物战争也许不在街道上,而是在学术界。对于成瘾反应的激烈辩论究竟有何意义?不管哪一方都不具有代表性(看到这真觉得这逼娘们害人不浅,一个模范丈夫的小爱好是遍尝各种瘾品?同时赌咒说不会受这些瘾品的任何影响?有一门心理学叫行为心理学,上面说拿吸毒打赌信仰的都不是啥好东西)。
其他兴之所至吟几句歪诗,受环境影响一下看自己又怎么带斑带痣顾影自怜就不说了。写不成精深学术的至少别地摊文学,玩不出知性花样也别惊世骇俗地扮中二。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纪念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