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民主的否定之否定: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与逻辑读后感

民主的否定之否定: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与逻辑

作者:佟德志

《民主的否定之否定: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与逻辑》在简要追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对近代早期民族国家与权力理论、个人自由与权利理论进行了阐释,从法国革命、美国革命两条道路的角度论证了激进民主与宪政民主两种民主样式。同时,《民主的否定之否定: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与逻辑》还梳理了后革命时代、大众时代对民主的批判,并以美国的改革时代为个案,研究了对这种反动的反动。《民主的否定之否定: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与逻辑》较为广泛地涉及马基雅维利、布丹、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潘恩、杰斐逊、华盛顿、麦迪逊、汉密尔顿、威尔逊、古德诺、杜威等重要政治思想家。

民主的否定之否定: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与逻辑在线阅读地址

民主的否定之否定: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与逻辑读后感 第(1)篇

一本好书!

民主之于国家意味着什么?民主之于政治制度意味着什么?每天挂在嘴上的民主有多少人真正研究过?

资本主义进程大致遵循着由文化转向制度研究从而最终推动经济大发展的这条路子。15世纪开始历尽300年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最终推动了宗教改革。宗教改革与其说是政和教的博弈,不如说是资产阶级政教分离的胜利。政教分离产生的世俗国家更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和美国的政治体制的形成。

在这个体制形成过程中,欧洲的英国和法国以及美洲的美国都做了不同形式的尝试,这种尝试是残酷的,因此这三个国家都发生了革命。英国最终走向了君主立宪制,法国的所谓民主自由变革最终造成了最大的惨案。美国在民主和专制的平衡游戏中做得最好。我个人觉得这得益于清教徒的特质,即使如杰菲逊和汉密尔顿这样观点完全背离的人也能携手公事并求同存异,这何尝不是清教徒恪守的团结一致的朴素价值观的体现吗?最终在不断的平衡和斗争中,美国形成了三权分立的代议制民主体制。这几乎是民主和专制的完美结合。

我个人秉承着这样一个观点:不同的民族特性最终造就了不同的政治制度。比如英国天主教的刻板天性造就了英国政治中保守主义盛行。法兰西高卢民族浪漫不羁的天性使得法国的民主的暴政很长时间盛行其道。而美国建国初期的清教徒坚韧宽容的天性最终使得民主和专制得以平衡。

但平衡终究是一场拔河游戏,现在的美国两党严重对立的结果明显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平衡越来越困难的结果。杰菲逊、华盛顿、汉密尔顿等美国先驱费劲心机建立起来的所谓“稳态的民主”体制我看最终将在特朗普和民主党的拔河中走向崩溃。

至于中国,我们没法去做所谓的欧洲民主的尝试,这毫无疑问将把中国引向所谓民主的暴政,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国家分裂,成为四分五裂的“中国洲”。那么如何在民主和专制之间寻找一种平衡,这将考验共产党的智慧。

每天读书一小时,不妨常做思想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民主的否定之否定: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与逻辑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