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哈佛中国史6·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读后感

哈佛中国史6·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作者:卜正民主编 罗威廉

《哈佛中国史6·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是“哈佛中国史”丛书的末卷。本书抛弃了清朝无能保守及中国近代史起于西力入侵的传统观点,将清朝视为一个克服种种挑战、成就斐然而必须完整视之的重要断代,以深入展现中国近代历史自身演变的特质。

哈佛中国史6·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在线阅读地址

哈佛中国史6·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读后感 第(1)篇

大清帝国,两千年帝制中国最后一章,中国现今的版图是清朝奠定的,清朝是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同时也是中央集权最严重的国家,这一章看的是痛心疾首,充满屈辱,同时也更多的陷入思考。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就对清朝(满人)很有敌视情绪,看完这本书之后,掩卷深思,不管蒙元也好满清也好,真正的外族统治了中国人几个世纪到底是否存在?四大古国之一为何就中国算实质上还存在的古国,蒙元和满清统治是否算亡国。在书中能找到些许答案,中国一直存在这样的本质性观点同时建立在一种目的论式的汉族民族主义史学之上,认为在20世纪出现的汉族民族国家是中国2000年王朝历史的必然结果。在这个逻辑之下,异族统治在内的所有国祚较久的朝代都大体相似。如满清和蒙元等一些外族能够可征服汉人的地盘,但如果要让政权保持下去,就必须用中国的方式统治,而最终将他们自己变为中国人。而中国的胜利就是在于文化知识上,就拿满清来说,起初在文化上较汉族低等,但在他们入主中原之后,经过一些内部激烈辩论,满人选择以儒家的天子概念来统治中国。这样的决定已经激发了中国不可避免的导向文化-“同化”,甚而在生物层面上也令满族消失。满族统治者乾隆曾感觉到他们族人与其他人群的区别性正逐渐消失,而那些皇族也只是有些满人血统的汉人罢了,他主张维持“满洲之道”以为后盾,然而这些尝试注定失败。在中华民国在1911年取代清朝时,真正的满人又剩下多少?在晚清,真正懂满语的又有多少,能写满文的也并不多而这恰好证明了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末于东北建立一个满洲民族国家的企图基本上是一种阴谋,因为以中国的观点,真正的满洲人在这个时候已经不存在了。

满清留给现代中国有屈辱,同时也有巨大的财富,无论是从体制上还是版图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哈佛中国史6·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