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出生在阿尔特蒙的一个小镇。他的母亲伊丽莎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把他和姐妹们赶到街上去挣钱。在他8岁的时候,伊丽莎将“南都”设为寄宿公寓,而尤金则一直跟随着她。尤金的姐姐海伦与父亲一直待在老家。其他的孩子则在两个家之间搬来搬去。尤金讨厌“南都”。16岁的时候,尤金进入州立大学。大四快结束之际,尤金已经成了校园中的大人物了。后来,他哥哥本恩的突然死亡,使他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父亲病重,兄弟姐妹之间为遗产也产生了争吵,因为尤金上过大学,他们扣除了他应得的那一份遗产,并且逼他签字。他母亲答应供给他一年的学费,他便离开家乡去哈佛大学……
天使,望故乡(全集) 读后感 第(1)篇《天使,望故乡》这本书陆陆续续看了很长的日子。没有特别留意书与作者的关系,尽管在书最前面的部分就已经提到了这是一部自传性很强的作品。单就书的内容而言,也已经足够打动我了。
在大概还剩两百页左右的时候,是在晚上看的。凌晨一点,辗转难眠。打开了这本书继续看。刚好是看到本恩肺炎,一家人笼罩在死亡的气息中……看的鼻子发酸,堵堵的很难受。这两三年里,已经对死亡有所体会了。包括到现在,回想起至亲之人曾在病榻上如何与死神交会……仍然感到难以理解,却又觉得无法辩驳。
“生活就像一颗奇异、苦涩的果子。”这本书在诗意的语言(除了翻译有点不尽人意)中同样诉说着文学永恒的一个主题——孤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永远茕茕孑立。”青春、理想、亲情、爱情在孤独里交相低鸣。
许多文学类的书里都有“孤独” 的主题。有时候会感到疲倦,但是每次看到还是会有深深地共鸣。明白他们说的其实就是自己也已经明白了的“道理”,然而偶尔仍旧难免感到迷惘,无法用这“道理”指导指导更好地生活。我觉得这是出于一种渴望。倘若我们不再渴望相互理解。而另一方面,这样我们还意识得到孤独吗?每个人都忙碌着,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别人无法理解我们,如同我们也不理解他们。
尽管如此,很难说对于孤独是抱着悲观态度的。孤独亦有胜境。所以只能说,奇怪。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甘特一家的日常相处在我看来并不纯粹是灰暗的、悲剧性的,就算抛开那些细碎的温柔来说也是一样。生活的某些常态就是没有那么多的美好。
从尤金身上可以找到些安慰。 无论怎样的环境,并非说他不害怕痛苦,而是,即便在痛苦密不透风的裹挟下,依然挣扎着穿越重重迷障。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天使,望故乡(全集)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