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是心灵的单纯与宁静。汪曾祺说,他的生活本来就是淡的,所写的东西都是自己的生活经历,都是自己的亲身感受,“我只能用平平常常的思想感情去了解他们,用平平常常的方法表现他们。这结果就是淡。”这种淡,就是真,这种淡,也很浓。本书中讲述了汪曾祺的个人经历,从小学到西南联大,从父母兄弟到西南联大的老师同学,以及作家朋友和道士和尚等各色人等。他并非特别直白地把道理告诉你,而是把人和事的“真”自己透出来,让道理自然显现出来。
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 读后感 第(1)篇《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
安贫乐道,恬淡冲和,这八个字可以当作一种追求一种生活态度!人不为物欲权势所用,能够固元守中,怡然天性,就是最好生活!这句话也许是读汪曾祺《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的最好的总结!
初识汪曾祺是去年读了他的《人间草木》,一本小书清新淡雅,平易近人,如数家珍的诉说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上网查询才知道,原来汪曾祺是“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声望很高,自己却是闻所未闻,慨叹自己孤陋和粗鄙之余,心中对他暗生钦佩。
有幸又读到他的著作《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一看书名就领略到一种人生的质朴和淡泊,领略到一种不求闻于贤达,但求怡然自得。
展卷细读,故事都是家长里短,人物都是亲朋故里,说的是花草树木,道的是乡村轶事。父辈的婚姻,自己的经历,都入卷为文,字里行间弥漫着高邮水乡氤氲。他的笔下没有乡愁,只有淡淡的故乡的烟雨,河堤的细柳,绿意青青,弥漫在风中。
父亲母亲,老师同学,曾经执手,今已分离,可是想起来却恍如昨日。与老父是“多年父子如兄弟”,与老师是“母爱师恩”,五小生活满是情趣,初中生活滋养精神,没有惊天动地,却是润物细无声。老师们的独特个性和辛勤培养,学生的努力学习和孜孜以求,这就是汪曾祺的少年往事。
最着笔墨的是多才多艺的老父亲。琴棋书画,笙管笛箫,习武治印,经商行医,这样的一位老人带给家庭和孩子的是恬静和乐趣。更难能可贵的是平易近人,一杯酒、一只烟,一句“多年父子如兄弟”,父子间的亲密跃然纸上,虽话不多,但是老父关心儿子,儿子深爱老父却是情到深处情自真,自然真实。
除了父子,还有师生,尤其是联大的师生情谊。大师师沈从文,传授如何写作、为牙疼的作者购买橘子、酒醉灌酽茶、裁剪稿件纸边,都是细微小事,都是一些小的细节,却被汪曾祺看在眼里,记在文中。师生彼此用心关心,学生细品着沈从文大师的真诚付出,文字中流露着作者的心思细腻。
篇章中还有很多人物和故事,还有很多不经意的细小事情,故宫午门、沙岭子、马铃薯、波尔多液、联大的点点滴滴、大师们的奇闻异事……每一件都有乐趣,每一件都代表着曾经岁月的流逝。
咀嚼着作者的文字,品味着作者的故事,蓦然回首,我们会发现:原来生活并不缺乏情义和乐趣;生活的细节点滴,诉说着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
是为记!
2019年2月17日星期日晚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