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让我们放下、让我们快乐、让我们幸福的书,书中讲了很多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放不下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轻而易举得到快乐。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
人生就是放下读后感 第(1)篇“人活在世上,就是要追求快乐;快乐源自放下、自在,不为旁人一句话而恼,不为他人一件事而怒。人生唯有少执着,多放下,对名利不执着,对权位不执着,对人我是非能放下,对情爱欲念能放下,才能享受随缘随喜的解脱生活”。
读《人生就是放下》这本书,一个初浅的感悟,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在成长、立人、做事,吃饭、休息、学习和工作中正确的态度和求得真正幸福的心灵境界。
可能大多人一听提到佛家的学问,都认为是“与世无争、超然脱俗”,更或者是一种逃避世事的唯心理论。然而这本书却通过诸多智者修惮的感悟和对话、处人处事的故事,告诉人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整本书的内涵,道出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从学习到省悟、从心态到做事等各个人生阶段和状态的思想哲理。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理论是来用指导实践的,但却不能代替实践。我们今天所受的,都源自昨天所做的。我们今天所做的,也会决定我们明天所受的。空想没有任任意义,只有去做,才会明白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不论再高深再宏大的理论,都必源自于实践,也只有通过实践的唯一途径才能检验出这种理是否是真理。”这说明佛家的惮,并非只是空想理论主义,而是一种基于在吃苦中,通过实践不断验证真理,求得“能放下又拿起,能摒弃再收获”的境界状态,进入一种少走弯路,不走岐路的通达之道。
每个人生,或多或少都会面对“得与失、取与放,福与祸、怨与愤,乐与忧、喜与悲,进与退、上与下,甘与苦……”这是社会组成元素在运动与矛盾的规律中必然的不同状态。因此如何正确辨清这些事物,以及它们发展的必然,就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如何科学对待问题,正确处理予盾,如何决策的基础。
对于何为得失,星云大师精辟简要地解出了其中的根谛。他说:人的痛苦往往不在所得太少,而是拥有和想要拥有的东西太多。想要获得真自在,就要学会放下。这放下,就是要放下怨念,放下执着(指偏执,非指坚持)……那就会发现,你不仅收获了洒脱和快乐,还拥有了很多以前想要而不可得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