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席热销书《一个人的朝圣》作者口碑新作,英媒体称本书确立了蕾秋·乔伊斯的文坛地位,30国读者感动推荐!别害怕失去生活的勇气,因为它一刻也未曾离开过我们。这里有两个故事。1972年,男孩拜伦。十一岁,读温斯顿私立男校,他的未来已经规划好,用正确的口音说话,学到正确的知识,与上等人打交道。之后,进入牛津或剑桥;又美又寂寞的母亲黛安娜,做着普通家庭主妇该做的事情,却有着不一样的自我。拜伦那么爱自己的母亲,她是他唯一想守护的美好。一次对时间的误解,让生命的轨迹发生了转移。一个催泪不舍的故事。跨越两个时空,善良、焦虑、不完美却又真实迷人的灵魂,努力在爱中弥补伤害,也终将获得力量,像个英雄一样从黑暗走入光明,从而提醒我们:别害怕失去生活的勇气,因为它一刻也未曾离开过我们。
时间停止的那一天 读后感 第(1)篇三星半,如果这部书拍成电影,我想我会非常喜欢的,因为里面大量的描写都会变成具象的表现形式,比如作者提到过的将近三十种花,比如变幻莫测的云,比如沼泽,池塘,树林…这一切如果拍出来该是多么的美丽和动人,但是,这些都停留在了语言的描述里,对于我这种耐心缺失的人来说,读这些细腻的描写着实不是一种享受(而且似乎国外的畅销书都有这样的特点)。
可是,如果作者不告诉我故事发生在这样美丽的环境里,它又不会让人觉得那样伤心与惋惜。戴安娜患有抑郁,撞到珍妮或许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读这本书真正投入就是在她将飞机当做流星的时候,她真的很想获得快乐与宁静,可是,她不知道怎么办,书中提到过,她之前应该倾心于一个男孩,然而现实是她嫁给了一个强势的男人,囿于一个美丽的囚笼,她很痛苦,所以当贝弗莉进入她的生活时,她觉得很开心,因为这是第一个打破一成不变的生活的事情。
及至后来被贝弗莉索取得心力交瘁的时候,我想戴安娜自己应该自暴自弃了吧,任由着自己被榨干,觉得自己不配成为一个母亲,拜伦创造的奇迹让这个可怜的女人强行振奋了起来,可是一切的根源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戴安娜的内心一开始就是残缺的。
所以,即便没有这所谓的两秒钟,即便拜伦没有告诉戴安娜她撞到人了甚至没有自作主张给贝弗莉写信,我想戴安娜应该也会在一个风和日丽或者狂风骤雨的日子悄然离去。
唉,之前看过的巴别塔之犬也是这样,美丽的妻子在抑郁的折磨下选择走向死亡来解脱,让读者读来心碎。
似乎忘了说主人公拜伦了,他真的很善良,一般人在经历了那种事情后都会走向仇恨的极端吧,可在四十年光阴流转后他终于获得了一种平静,稍觉安慰。
以后尽量少读这种写法的故事了,真的不知道坚持读到哪里才能真正投入进去,初看这个题目我还以为是和偷影子的人那种带有奇妙想象的温情小说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时间停止的那一天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