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长篇代表作《四世同堂》创作跨越五年,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是老舍创作生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由几个家庭的跌宕起伏,映照出中华的根与魂。《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最深刻也是最动人的作品。每一个不愿屈服于命运的的中国人,都会在这部作品中看到自己,唤醒心中沉睡的英雄。
四世同堂(全集) 读后感 第(1)篇看这本书花了约有7个月时间,当然是断断续续地看,也很奇怪,有时候很久没读了再看还能想起前面的情节,我是个不大爱看书的人,这本书却让我执着的读下去。我想,不仅仅是因为他的题材,也是因为真正地感受对自己在和书中的他们对话吧。“矛盾”这个词从开始便一直伴随瑞宣,还有和他一样的小羊圈里的人,北平人。直至钱先生出狱后开始抵抗,直至刘师傅逃出北平,直至老三回北平后劝大哥参与教员工作,给反抗写文章宣传……“矛盾”来源于无知,来源于麻痹,如果他们从一开始就明白,只要日本人在,不管你多老实听话,也会被冤死,像小崔,小文夫妇,还有天佑那样,那么像瑞宣一样的人还在忍吗?不得不说,开始的时候我也错了,我以为只要有瑞全,有钱诗人的儿子类似的青年就够了,但是后面随着日本人的种种恶行显露,尤其是在天佑自尽后,我更坚信一点,不彻底反抗,只是死的慢,死的更痛苦而已,小妞儿的死就是最直接的最触目惊心的证明,仿佛这也是在惩戒他的父亲,大人们,为什么不早点反抗,你们胜利了,我却走了……只是为什么要一个小孩子承受战争的恶果,实在太狠心!好在结束了,四室同堂还在,走了的永远走了,活着的,不是会添丁吗——瑞全不是和高第在一起了嘛!只要活着,就不会衰败!
我很是喜欢瑞全这个角色,看到他离开北平的情节,我想到了一个在当兵的同学,你们都是好样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既然国难当头,我辈当抛开儿女情长,征战沙场。瑞全万没有想到昔日爱恋的女友已沦为走狗。对你的爱是我自己的,也是过去的;对日本的恨是中国的,也是现在的,那么,结果了你,也当干脆点,就让过去都成为过去的吧,我负你,你也负了我,你负的是一个国家!看到瑞全的成熟老练,我们都是该欣慰的吧
瑞宣,一个让我又爱又恨又敬的人。我理解他开始的“孝”,后来觉得他的思想太狭隘,想太多而做太少,但又不得不佩服他的学识与谈吐,又佩服他对家庭的担当,可这,不也是陷入矛盾的泥潭里了吗?——“矛盾”是永远存在的,想办法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和谐运作。
还有其他人,韵梅,祁老爷,冠晓荷……真想把每个人都说一遍,可是,省点墨吧,以后再回头读看有什么新印象!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四世同堂(全集)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