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华杉讲透《孟子》 读后感

华杉讲透《孟子》

作者:华杉

这回终于读懂《孟子》!逐字逐句讲透《孟子》原意,无需半点古文基础,直抵2500年儒学源头!畅销书《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作者华杉全新力作!本书作者华杉,吃透了《孟子》本义,并忠于朱熹、张居正、王阳明等先贤对于《孟子》的经典阐释,用现代人容易理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进行孟子思想的“正宗”讲解。孟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进一步把儒学完整化、系统化。他提出的“王道”的治国理想、“性善论”的道德价值、“不动心”的人生境界,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思想瑰宝。他的思想与孔子一起,被并称为“孔孟之道”,成为中国儒家道统的源头。

华杉讲透《孟子》在线阅读地址

华杉讲透《孟子》 读后感 第(1)篇

三年来,先后读过华杉老师的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华杉讲透《论语》,深为震撼,受益匪浅,期盼他能将四书五经等圣贤经典娓娓道来,以一个年过半百知天命的儒家文化继承者的身份,传道授业解惑。本书在讲解《孟子》原文的同时,也是对《论语》、《孙子兵法》的温故知新,孔孟二圣站在上下五千年的分水岭上,承上启下,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值得我们反复品读,每每都有更加深刻的体悟,受益终生。
学儒家思想,首先要掌握其基本原理。一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就是解决所有矛盾问题的一切出发点,都是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二是忠恕之道。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想成就梦想,先帮别人成就梦想,你自己都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三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诚意正心是根本,修身齐家是领导力,治国平天下是使命。上孝下悌、宽以待人为仁;自己做了不好的事情感到羞愧,别人做了不好的事情感到厌恶,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而得天下者则不为,为义;谦虚恭敬为礼;明辨是非为智,始终坚守并扩充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四个善端”,由小及大,由近到远,由我及他。
学儒家思想,核心在于知行合一。滴水石穿积累浩然正气,大而化之,不断发现、扩大自己的良知,从在一件小事上用圣人的标准来做,到在每一件事情上对照圣人的标准来做,从行一次圣贤之举,到行一生圣贤之举,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虽千万人吾往矣。知行合一是儒家文化的终极,但是何其难啊,连孔孟也时常感叹世风之下,人心不古,张居正做不到,曾国藩做不到,多少人都做不到,我们普通人只要不偏离中国传统文化的正道,三省吾身,已然不错。
儒家文化并不是刻板守旧的,有它与时俱进的方法论。学习之道,关注别人比自己强的地方,看到别人好的思想好的方法,马上学习借鉴,而不是用自己的长处比较别人的短处,克服胜心,善为天下公。工作之道,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坚持自己正确的原则,用之则出,舍之则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做清高决绝的清者伯夷,不做出淤泥而不染的和者柳下惠,不做包揽所有责任,进退维谷的任者伊尹,要做立德立言的时者孔孟。生活之道,君子不立危檐之下,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做无谓的牺牲。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尽人事,听天命,不追求结果,随遇而安。方法论有多种,殊途同归,只要坚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认知观,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每个人都可以各自为圣。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华杉讲透《孟子》 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