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之见:子东时间》是著名媒体人、学者许子东的随笔集,共分为“人生”、“书中”、“世间”三部分,以独特的角度,点评社会热点问题、文化现象和文学生态。切中时弊,指出当下国人种种焦躁心态;又以诚恳态度,为当今社会提供一种思路和方向。书生观点,热辣文字,有趣有料。
书生之见:子东时间读后感 第(1)篇当基因序列、程序编码精准地嵌入时代的钢铁洪流中奔腾而去,风花雪的诗情雅趣趣似乎只能临水照花,顾影自怜了。那么驻足观望的书生,你是否还在因不再被需要我深陷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虚无中?
只是,你当真无处立足吗?
日渐消逝的传统文化需要谁帮忙记存?饱受诟病的同质化国产剧将由谁去重塑?中国国民“居低不上”的人均阅读量又该由谁拯救?
可本应步履匆匆的书生们为何停步了,难道只是因为当今社会“更需要”科学家了吗?如刘瑜所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缺乏的就是实证精神的根基,无怪乎我们曾一度落后于世界。因为我们挨了打,所以我们需要科学了;因为我们挨过打,所以我们更需要科学,自此,枪炮前的玫瑰愈发娇弱。只是我以为,我们一直以来还是只得科学之形而未领其神,我们长期缺乏的,应该是理性的辩证思考,所以我们有过因只重传统儒学而轻自然科学的千钧一发。那忽视道德哲学之防微杜渐又该如何?我们似乎更擅长看见,而不是预见:改革开放后,金钱至上的物欲观念甚嚣尘上物质社会中人情冷漠,人际关系疏远,真情假意似乎成了最好的保护色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和近乎原地踏步的精神层次失衡,扎根于低欲望社会的丧文化有席卷全球之势而我始终相信,人间的冷暖世情不是公式所能计算的,“大语文”的教学于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被迫切需要着。只是当“文科生高考惜名落孙山 理科男逆袭取牛津学位”的励志故事转遍朋友圈时,我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画面:装上新式发动机的木船以轰鸣扬起绿波,留下帆桅在港口整装待发……
书生,你又为何不说话?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书生之见:子东时间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