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家》共收录了双雪涛的九篇短篇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大多是没落的北方城市。艳粉街、影子湖、光明堂、红旗广场、春风歌舞厅、红星台球社……这里布满破败的街道、废弃的工厂,流窜着形形色色的人。故事里的角色大多是被遗忘的边缘群体。久藏、小橘子、疯子廖澄湖、“少年犯”柳丁、姑鸟儿、驯养师阮灵、“疯马”马峰、“飞行家”李明奇……他们是被历史的大潮拍在岸边的鱼。在《飞行家》里,就是由这样一群人,在这样一些地方,让凡人的热血、尊严和自由绽放出火光。
飞行家 读后感 第(1)篇重意象和实验性。有几篇拓展的是写作的可能性,如飞行家,刺杀小说家,终点,跷跷板,有几篇则是在深挖写作深度,如宽吻,北方一片乌有。我必须要承认,双雪涛写出了很多同时代、同阶层创作者所无法描述,犹如卡在嗓子口鱼刺无法拔出一般的故事,他说出了“沉默的大多数”意识到或者半意识到状态下的精神世界。双雪涛的艳粉街,写着写着,逐渐有种贾樟柯的汾阳、哈代的布雷克摩小镇的感觉来。此外,双老师会在故事中夹带写作时的心境描述,苦苦思索以及畅快捉住空气中文字的感受有趣,其欣喜或苦闷的感知也跃然纸上,如刺杀小说家,宽吻等;特色之二是,双雪涛用人物对话的幽默感来消解掉故事的不合理性,当人物是在一种冷峻又神经质的性格中的时候,读者就开始被勾引,在意象及叙事碎片中努力找出冰山下故事的全貌,我读的很粗,远远没悟出全部。
几个故事中,我最喜欢《飞行家》,喜欢那个终于为自己制作了一个飞离现实压抑生活的男人,在红旗广场,李明锐腾空飞起的那一段文字,是我今年在文学及电影作品中见到(或读到)的另一个印象深刻的结尾(另一个是导演张作骥的美丽时光),浪漫,魔幻又真实得让人落泪。
最后,通过《朗读者》认识双老师,他在节目中读着《卡拉马佐夫兄弟》。那阵子的我正陷入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带来的“热病”中不能自拔。而双雪涛的故事则更像夏日风寒,目前对双老师的期待是,要涉足长篇,从小说家朝着文学家迈去,此外,摩西,聋哑时代和飞行家三本集子中故事重合性已经开始出现,中学时代的故事大概也快写尽了吧,对于一定程度上挖掘个人经验的创作者来说,或许不是一件好事。另,双雪涛和毕赣开始在知乎,人物杂志上开live,开课程,作品也开始半商业化改编,我看到心里都会产生一点笨拙又朴素的担忧,害怕他们过早消耗掉自我的天分,但,二位自己的想法和考量,似乎也应当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