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小说主要叙述贫寒书生张生与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相爱,最终张生始乱终弃,再娶,莺莺再嫁的故事。对于这一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张生,后人斥责他为“薄情年少如飞絮”。他对爱情不忠,反诬莺莺为“尤物”“妖孽”。元稹在这个小说中甚至以“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来美化张生的行径。同时,该小说反映出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落后思想。
西厢记(精注插图本)读后感 第(1)篇《西厢记》,全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改编自元稹的《莺莺传》。前朝相国夫人与其女崔莺莺在扶灵柩归葬途中寓居普救寺,偶遇书生张生。张生对崔莺莺一见钟情,并通过崔莺莺贴身侍女红娘的帮助促成二人在月下西厢幽会并互生情愫。之后张生凭借与白马将军的关系帮助崔莺莺母女解围,却不料遭到老夫人毁约,拒绝将崔莺莺嫁给张生。最后在红娘的帮助下使得二人得以成就婚约,张生一举夺第后与崔莺莺终成眷属。其中主要人物有四个:张生、崔莺莺、红娘、老夫人。
张生:首先张生对崔莺莺的感情一直让我感觉是纯粹的见色起意,比如跟崔莺莺幽会时打量崔莺莺的脚,跟红娘调侃时的“若共他多情的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他叠被铺床”,都给人感觉轻浮有余,痴情不足。其次张生为了崔莺莺朝思暮想,要死要活,完全将自己的功名前程抛掷脑后,让我感觉他很小家子气。但是最后张生及第后拒绝了与尚书女儿的婚事,选择与崔莺莺完婚,这才让我对张生的印象好转。
崔莺莺:我对崔莺莺倒是除了漂亮没什么别的印象。是一个典型的“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家闺秀形象。至于她对张生产生爱情我觉得和张生锲而不舍的追求有关。之后崔莺莺就在与张生的爱情和封建礼教中摇摆,最后还是选择了爱情。所以崔莺莺更像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傻白甜。
红娘:这是我在《西厢记》里最喜欢的角色了。红娘活泼、可爱、机灵且富有正义感和叛逆精神。她看到了张生的痴情愿意为他牵线搭桥,对于老夫人的阻挠也敢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来说服她。总之红娘虽然是配角,但十分出彩。
老夫人:是本剧最大的反派,即使家道没落也要守着相国之家的虚名。她不讨喜的原因就是对崔家名声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女儿幸福。对崔莺莺管教过于严厉,也可能正是这种原因才把崔莺莺管成了傻白甜。
不得不说《西厢记》辞藻优美,描写的花前月下的西厢“玉宇无尘,银河泻影,月色横空,花阴满庭”更是美不胜收。其中王实甫对《莺莺传》结尾进行改编,将“薄情年少如飞絮”的始乱终弃的悲剧结尾改成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皆大欢喜的喜剧结局,歌颂了张生与崔莺莺的冲破封建礼教的爱情,并以“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表达出对全天下有情人的祝福,也提升了整部戏剧的格调。但是逼死郑洹的结局有点过分了,总让我感觉是单纯为了满足落魄书生的仇富心理。总之“元杂剧压卷之作”当之无愧。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西厢记(精注插图本)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