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品读中国系列,二十年经典,畅销百万册,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成都、武汉,读懂城市,就读懂了我们自己!
品人录 读后感 第(1)篇关于项羽的评论与现在人们常言并无太大新意,也就敬他是条汉子。然成王败寇,实在不大懂项羽为何为英雄?是因为他爱美人甚过爱江山还是他的快意恩仇?在我这种务实主义看来,还是觉着他蠢了点,不顾大局。我已经不喜欢所谓的性情中人了。太不现实。
曹操在高中看品三国中早有接触,腔调没变。这几个人里最敬重曹操,他才是那个真正想干大事的人,有才气,有胸襟,有魄力,有智慧敢为天下之不敢。骂他奸诈狡猾的那是自己不够聪明。
武则天在本书之前对她的知晓仅限于中国第一个女皇还有留给后人的无字天书以及上官婉儿。然后没了。看完这本书,觉得武则天就是生错了性别。否则她也会是一代枭雄,一个不比男人差的女人。
海瑞,大明王朝,海怼怼,没仔细看,据说是个有智慧的人。在明朝那些事里,对他的评论也不怎么好。被说成一个沽名钓誉的人。这本书我也没看明白易老师对他的态度。总觉得易老师品人有点先抑后扬的感觉,但海瑞我是真没看出到底啥态度。也许他就是王朝需要的榜样和典范吧。他就是一个清官典范,除此无他作用,他在任期间确实做了很多事,但他在任期间的时间太少了。而我觉得真正的为国为民是要先能在这个体制生存下来的才能然后做更多大事,譬如张居正和曹操。所以易老师在书中将他跟曹操比,我是觉得没可比性的。尽管明朝确实要完蛋了,这辆车要翻,但如果一直在努力维修着总比修不好就下车甩手不干好。
雍正,雍正像个过渡者,承上启下,干了很多大事,人们记得康乾盛世,可知道这盛世的延续是靠这么一个有个性的干实事不会没事瞎扯淡的帝王。我喜欢这样的人。很感谢又让我找到一个可以崇拜的人。
本书后面就是关于法治与道治的辩论了。最终归结于我们中国文化的群体意识。要保留个性是件很难的事,要足够强大。强大才能去谈论平等性吧。每个人的强大性都不会一样,所以我觉得这个社会不会有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