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读后感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茨威格生于19世纪末,恰好来得及亲身经历欧洲文化在一战前最后的繁荣和稳定,也能觉察到隐藏在这背后的停滞、老朽和虚伪。在随后的两次世界大战中,欧洲逐渐从精神的巅峰坠落到道德的深渊,和平与人性遭遇越来越严重的挑战,一败再败。茨威格目睹了这一切,开始成为一位不情愿的见证人,在生命沉入黑暗之前,为后人留下了一个高贵而残破的昨日镜像。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在线阅读地址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读后感 第(1)篇

引用茨威格手稿中的,“只有在它(战争)终结之时,诗歌的韵律才会在我们耳边再度响起。”

竟道尽了自己追求艺术而死国矣的一生。

感谢昨日的世界带给我们如此鲜活生动的斯蒂芬茨威格,一个年少成名的文学不世之才,一个知识广博兴趣广泛的学者,一个忧国忧民(或许用在此处并不恰当),居安思危的长者,一个满腔热忱,热爱艺术的痴人,一个旧时代欧洲知识分子在世界大战悲惨遭遇的剪影,一个世界主义的家乡不归人。

从中得到不少启示:

家庭未必需要智慧通透,但务必有爱有安全感。

古老未必意味着智慧,也可意味着拾人牙慧,不知进退。

没人说错不意味着就是正确。

环境很重要。

知识不嫌广博。

若你觉得他人多优秀,那自己也非俗人。

清醒未必不残忍。

对野心者的行为的示弱等于纵容,可笑且愚蠢。

家乡仍无法替代,是灵魂生根成长之处。

安逸不可怕,可怕的是安逸得懒惰而无法擦亮双眼,不追求革新,不追求改变。

自私者自愚,不止适用于个人。

不要妄想独善其身。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

老实说,即使茨威格后期颠沛流离,我仍无比憧憬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有歌德,罗丹,有弗洛伊德,罗曼罗兰,有纯粹热爱文学的同好,有安闲自在的国家,不用寻找的信仰,有碧海蓝天,皑皑雪山的相邻。

最羡慕的是茨威格的出色非凡的文学天赋,他的诗歌,戏剧,小说一经面世虽不是都声名显赫可无一不是个中翘楚。

以至于我差点忽略茨威格未浓墨重彩写出的犹太人的悲剧。

于是思之不易,不强求。

此致敬礼。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