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使女的故事(同名美剧原著) 读后感

使女的故事(同名美剧原著)

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击败《权力的游戏》《西部世界》,横扫艾美奖和金球奖的热门美剧《使女的故事》原著小说。奥芙弗雷德是基列共和国的一名使女。她是这个国家中为数不多能够生育的女性之一,被分配到没有后代的指挥官家庭,帮助他们生育子嗣。和这个国家里的其他女性一样,她没有行动的自由,被剥夺了财产、工作和阅读的权利。除了某些特殊的日子,使女们每天只被允许结伴外出一次购物,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眼目”的监视。更糟糕的是,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人类不仅要面对生态恶化、经济危机等问题,还陷入了相互敌视、等级分化和肆意杀戮的混乱局面。女性并非这场浩劫中唯独被压迫的对象,每个人都是这个看似荒诞的世界里的受害者。

使女的故事(同名美剧原著)在线阅读地址

使女的故事(同名美剧原著) 读后感 第(1)篇

由小说《使女的故事》改编的同名美剧盛极一时,横扫艾美奖并一举囊括了五大奖项。剧评也是有口皆碑。基于追剧的热情而阅读了原著小说。

这本书被定性为未来小说。故事的叙述时间立足于21世纪的未来时刻,讲述在那个时刻已成往事的未来。作者架空历史与现实世界,书里的美国政府被国内宗教极端原教旨主义者取而代之,成立了由神权统治的基列共和国。通过对男性强权下女性被完全物化、私有化的残酷描述,引发了读者对女性权益以及极端政治体制的警示与反思,所以这本书也被划为女性主义反乌托邦文学。

故事里,女权运动在21世纪完全崩溃。因为核废料肆意排放引发生态环境的全面恶化,导致人口生育率锐减,婴儿存活率不足原来的四分之一。基列统治者借用中世纪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元首的称号,以“大主教”自居。他们对女性实施严苛的管控,大部分可生育的女人被规划为国有资源,其职责是成为国家的精子容器和婴儿制造机器。她们被作为使女分配给夫人不能生育的主教们,完成生育任务后再被送往下家。女人们被完全标签划分成夫人、嬷嬷、使女、马大(即女佣)、经济太太、荡妇。其他不隶属于分类的女性则像渣滓一般被发配到重度核泄漏污染的隔离营从事繁重危险的工作。她们的等级属性以衣色代入宗教标志严格区分,大主教夫人们身着蓝色,象征纯洁,源自圣母马利亚;使女们身着红色,象征分娩时的血色,而红色在出逃时也更容易被辨识出来;马大们身着暗绿色衣袍,底层的经济太太则着低廉的条纹服装。读者通过使女奥芙雷德(Offred)的目击者视角,得以一窥这个现代文明完全倾塌的荒诞世界。使女的姓名被褫夺,代之以由英文中表示所属关系的介词Off加上她们为之服务的大主教的姓构成名字,表示从属关系。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序言中提及,这个名字里还隐藏着另一种可能:“献祭的”(offered),意味着一种宗教的献祭,一个作为祭品供奉的受害者。

开篇的引语来自苏菲派的格言:沙漠上不会见到这样的标记:切勿食用石头。意思是对于人类想做的事才有禁止的必要。苏非派,伊斯兰教的禁欲神秘主义派别,主张通过隐居、沉思与禁欲达到人神合一。而这个教旨将严苛地贯穿实施于整个基列社会的法则中。全书无数次提到夜,从夜切入奥芙雷德的回忆,奠定了整本书厚重压抑的基调。对环境的描写相当细致吃重,细琐到如临其境。通过奥芙雷德的眼睛,看到使女们被禁锢“教育”的红色感化中心。她们被军事化的冷酷管理,严密的监控看守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使女的故事(同名美剧原著) 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