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改革的逻辑(修订版)读后感

改革的逻辑(修订版)

作者:周其仁

改革从何而来?往何处去?未来中国如何前行?中国的改革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为什么讲起改革来还是颇为沉重?为什么我们这个体制改起来那么难?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专家学者、大众舆论,众说纷纭。从改革史上标志性的莫干山会议开始,周其仁教授就密切参与中国改革的每一步。他善于从现实世界出发,用扎实的经济学功底和风趣、直白的文字,将中国改革的理念、方法和历程进行严密而逻辑清晰的梳理。从“邓小平做对了什么”到“中国还需要做对什么”,从“如何防止改革变成半拉子工程”到“怎么避免糟糕的政策组合”,周其仁教授系统地从产权改革、土地改革、货币改革等方面,深入解读中国经济改革的来龙去脉和关键问题,让读者更加了解中国改革的逻辑。同时,周其仁教授对未来中国改革之路提出了独特看法。

改革的逻辑(修订版)在线阅读地址

改革的逻辑(修订版)读后感 第(1)篇

花了20多个小时读完了本书,做了150多条笔记,加上查阅历史资料、温习曾学过的经济学理论,差不多用去50个小时,过程很累,却值得。
改革开放的过程,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就是在产权改革、土地改革、货币改革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纠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用了较优的制度、政策组合,所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头看觉得轻松,但实际上可谓筚路蓝缕、一路艰辛。有两个极具“特色”的逻辑需要铭记:一是“改革是逼出来的”,这是最基本的经验,顺风顺水的时候说改革,多半是口号,不容易有行动。二是“事后承认主义”,这是万里副总理当年讲的,改革经验绝大多数来自地方,中央主要负责立法承认,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的。
书中主要篇幅用于总结经验,“中国做对了什么”,介绍成功经验是会让所有人开心的事情,但不要忘了这是一个竞争的世界,弗里德曼曾说:“任何公司获得较高的利润,等于给天下的英雄豪杰发出了邀请函”,目前来看,中国经济的邀请函已经发出去了,天下英雄要么已经来了(美国和他的朋友们),要么正在来的路上(印度、越南等),更激烈或者说是更残酷的竞争将无可避免。
因此个人认为后面篇幅中对“中国还需要做对什么”的描述,才是更值得看的内容。很感谢作者的睿智与敢言,让我们看到了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未来会怎样呢?作者很喜欢科斯,把改革总结为交易成本学说在国家层面的伟大实践,很有道理,那“交易成本”可以继续作为观察未来改革成果的一个参考。从现状来看,表象上的资源、人力等成本上涨已是必然,要维持低的交易成本或继续降低交易成本,保持增长的能力,必然只有改革才能达到这样的功效,作者的朋友,同样为经济学家的汪丁丁,在跋中写得就比较直接了:“妨碍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的关键环节将主要是政治的而不再主要是经济的。”
但未来到底会怎样,草民也不知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改革的逻辑(修订版)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