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是杰克·凯鲁亚克的第二部小说,在极度的时尚使人们的注意力变得支离破碎,敏感性变得迟钝薄弱的时代,如果说一件真正的艺术品的面世具有任何重大意义的话,该书的出版就是一个历史事件……小说写得十分出色,是多年前以凯鲁亚克本人为主要代表,并称为“垮掉的”那一代最清晰、最重要的表述。
在路上 读后感 第(1)篇查了一下有关背景。
“垮掉的一代/或称疲惫的一代(Beat Generatio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于美国的一群松散结合在一起的年轻诗人和作家的集合体。这一名称最早是由作家杰克·克鲁亚克于1948年前后提出的。在英语中,形容词“beat”一词有“疲惫”或“潦倒”之意,而克鲁亚克赋予其新的含义“欢腾”或“幸福”,和音乐中“节拍”的概念联结在一起。
垮掉的一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该流派的作家都是性格粗犷豪放、落拓不羁的男女青年,他们生活简单、不修边幅,喜穿奇装异服,厌弃工作和学业,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以浪迹天涯为乐,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和垄断资本统治,抵制对外侵略和种族隔离,讨厌机器文明,他们永远寻求新的刺激,寻求绝对自由,纵欲、吸毒、沉沦,以此向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进行挑战,因此被称作垮掉的一代。”
“迪安”这个文学人物的塑造基本忠实再现了当时“垮掉的一代”。凯鲁亚克纪实了当时社会的这一代。为后人丰富了对那段社会历史的了解。
时代更替,当年所谓的“酷”,“抵抗律法”和“在路上的寻求肉体上的及时行乐”在今天已时过境迁,就像主人公大麻后重回空虚。
在各自的路上行走,有很多种走法。有必要一路走过去,一路毁过去吗?
从北南下到墨西哥,机场海关人员的工作脸,西雅图人见到外来旅客的不卑不亢,迪斯尼乐园的商业化微笑,到墨西哥一个普通市民在街道上真诚地招呼你“Hola”。这个时代,语言习俗虽不同,通讯便捷使全球一体化,更多人“在路上”。但是在路上行走,到了某一地,还是应以尊重别人的家园。
想起那位送我们到机场的墨西哥出租车司机,一路谈他女儿怎样在一所私校学有所成,他如何工余送孩子补习英文,参加合唱团等。那张骄傲的父亲的脸和我们身边同样关爱自己子女的父亲们传达的爱是一样的,赞。
入乡随俗,控制一下躁动的私欲,都是一样的正常人。走一路毁一路弄不好要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