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是枯燥的,故事是有趣的。把知识巧妙地融进有趣的故事,读故事时习得许多知识,无疑是最理想的学习方法。《文心》就是这一成功方法的典范。夏丏尊、叶圣陶二位先生凭多年教学经验,用《文心》里的32个故事,讲解了“关于国文的全体知识”,平易近人,寓教于乐,多年来受到无尽读者的赞誉。本次《文心》再版,加入吴浩然先生民国风插图,形象再现民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现代读者不仅能借《文心》轻松愉快地学习读与写的知识,且能“身临其境”地了解民国。
文心读后感 第(1)篇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用故事的体裁来写关于国文的知识。知识是枯燥的,用讲故事的方式寓教于乐。
朱自清先生作的序,写到国文教学的三种困难,用来说当前读与作的现状也是恰如其分的。
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应是先写出内容,再配上题目。作成了要改到无可再改才罢手。
文是心的表现,也可有三种分别,就是知的文,情的文与意的文。从情、意方面去说话,要经过知识的驾驭。
要学会印象的描写,不要总是用空洞的形容,比如美丽呀,悲痛呀,有趣呀,必须把怎样美丽,悲痛,有趣用真实的印象描写出来。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触发要是自己新鲜的才好。如果袭用,就等于一味说人家说过的话,自己不说什么了。于有字的书以外,更留心去读没有字的书,在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
行书比楷书更多用处,须兼习行书才是。
学习的主体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要学习的话,在无论什么场所都行。
我们为要充实我们的生活,所以必须修炼写作的技能,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对于写作方法的研究非从实际生活出发不可。
应用之作,习作与创作:三者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习作,习作是练习手腕的基本功夫,要习作有了相当的程度,才能谈得到应用,才能谈得到创作。
如果要好好的地鉴赏,预备知识是必要的。想象也是鉴赏的重要条件。
紧要的是学习了各种科目,是否能充实自己,是否随时随地地可以受用。
用创作的态度去对付,要忠于自己,绝不肯有半点的随便和丝毫的不认真。文学者固不必人人去做,然而文学者创作的态度却是人人可以采取的。
文是重点,但“心”更是。无怪乎从1934年初版至今,仍在流传。这本书讲述的不仅是国文知识,还包括为人处世的道理。推荐初中就可读起来!32个场景故事,润物细无声般传递着岳父和写作的乐趣!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