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预测以及在科技领域的广泛应用,量子力学被认为是成功的科学理论之一,但也是被误解的理论之一。在被创立后的近一个世纪,量子力学仍旧充满了争议。通过量子贝叶斯理论解释量子理论中的悖论和谜题,本书为非的读者阐述了量子力学深远的含义、如何理解量子力学和量子力学如何与这个世界相互作用。
概率的烦恼:量子贝叶斯拯救薛定谔的猫 读后感 第(1)篇为什么是物理?很多人在(费劲地)学物理的时候都会在心中问这个问题。我没有在做着物理习题的时候产生过痛苦,但也没有激动,好像只把它当做和任何一门课程一样对待。但不知不觉地,我对物理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好奇心。物理是一门无所不在的科学,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尺度,不仅是宏伟的宇宙的尺度,也不仅是肉眼无法观测的粒子的尺度,它甚至延伸到了哲学的范畴以及这本书结尾所说的心理学的范畴。我以前不理解为什么物理课堂上要讨论什么因果律(和佛学中的因果不是一个概念),因为它规定了时间不能倒流?我以前也不理解为什么说没有宇宙观就没有哲学观,其实当时也不知道什么是哲学。现在也不能说理解了,现在只不过是产生了自发的好奇。我想很多人都一样,谁不是在生活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多地思考,越来越渴望以不同的角度认识世界呢?
量子力学发展近百年,首先是一种全新的颠覆,而后它给科学家们留下更多困惑。其中最为我们所津津乐道的要算薛定谔的猫了。思考一下这些描述,“这只猫既是活的,又是死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以及和量子态对应的“猫态”。把微观的原子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需要动用我们不少想象力,而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新潮的学说,即“量子贝叶斯”,试图重新解释量子力学。它认为,在实验的过程中,猫是“死”是“活”还是“既死又活”这样的描述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如果没有测量,就没有这样的状态。实验者可以在实验过程中给出一个概率预测,这个概率可以通过增加的信息进行调整(回忆一下先验概率、后验概率)。既然是实验者根据既有知识进行预测,那么不同实验者可能因为掌握不同的知识而给出不同的预测。物理学不再是绝对客观、绝对实在的了,被观测者和观测者产生了某种微妙的联系。这部分有点烧脑,也充满了哲学的意味。
物理学家留下了一个疑问。如果宇宙完全按照自然规律演变,人只是生活在宇宙中的一员,那么人有自由意志去影响这种演化吗?这其实也是很多学科致力探索的疑问。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概率的烦恼:量子贝叶斯拯救薛定谔的猫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