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集,一九四九年出版,收短篇小说十七篇。阿莱夫是希伯来文的第一个字母,数学中代表无穷数、无限的集合,神秘主义理解为超越时空极限的潜在的能量。博尔赫斯以小说的形式展开对时间、对空间、对宇宙、对宏观与微观的思考。在爱慕的女人去世之后,“我”每年仍在她生日那天去她家拜访,她的表哥达内里多年来一直在写一部题为《大千世界》的长诗,他向“我”吐露了一个秘密,地下室角落里有一个“阿莱夫”,那正是他写诗天赋的源泉。“我”静静躺在幽暗地下室的砖地上,眼睛紧盯楼梯第十九级台阶,终于,我看到一个闪烁的小圆球,球里的场景令人眼花缭乱,“宇宙空间都包罗其中”,那就是阿莱夫。
阿莱夫 读后感 第(1)篇在2019年初读了博尔赫斯,是觉得自己到了可以读他的作品的年纪。想写下心里话来纪念这本书引导我走向新的转折点。
在二十多岁再次接触悲观主义和作品是件好事,尤其是通过一个个幻想小说和其中的隐喻。我很喜欢博尔赫斯,不仅是他的博学,还有他直接把生活看成一场梦,一场不会垮塌又自始至终保持着虚幻本质的梦。我喜欢他是因为他如此的诚实。
我想生活对于我而言是梦也是迷宫,只不过这个迷宫怎样都能最终走出去的。所以意义究竟是迎接出口的模样,是在迷宫夜幕降临时我能努力升起火苗,还是我在某个拐角留下的眼泪。
时间的流逝确定着失去的不会重生,可我却可能体会着曾经某个青年人早就体会过的悲伤,也有小朋友可能在体会着和我幼时一样吃糖的快乐,所以在这场似是迷宫循环却有终点的梦中,人生究竟是在表象上无差别,实质中意义大为不同,还是表象中变化各异而实质上终点意义一致。
书中说:“死亡使人们变得聪明而忧伤。”让我印象深刻。而对成就感的喜悦与对虚无感的感受,从青春期就在我心中彼此剑拔弩张着。而我更清醒的意识到,到年老的最后一刻我都没办法说自己是成熟的,独一无二的。也许人生本身就是很容易原地不动,却又努力寻求新意,并维持着尊严,让生命似乎成为了一场有时间范围的重复叠加过程。
仍想通过不再新奇却真心满满的方式写下以下这段文字:在这个朝气依旧,可成长最佳期又已过的微妙年纪,我更明白了爸爸妈妈的爱,和好友的每一刻,爱情的守护,还有工作中所遇到的人的善意,是这些让我不会也没有偏激狭隘,并抵消掉虚无感和自我否定带来的内耗,在生活这个镜面迷宫里获得新知。我如此幸运,能感受着这些难得的情感和别样意义。
就这样一直以来到现在,在新的一年,伴随我的仍是少年时期看的《浮士德》(董问樵 译)里的一段话:
凡已定型的人,对什么都不高兴。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常怀着感激的心情。
读完这本书,我相比之前更加坦然了。这份坦然并不是指我多了多少清醒,而是立于世的渺小感和自我意志的强势、永恒与嘎然而止、成就感与虚空感,在心里达成了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