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I》副标题为“事实与神话”,作者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女性的观点出发,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随后,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女性的命运;最后,本书以蒙泰朗、劳伦斯、克洛岱尔、布勒东和司汤达五位著名作家为例,对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话”进行分析,探讨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体现的思想。
第二性I:事实与神话读后感 第(1)篇[2019年第十三本书]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们首先来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使得女性的地位至如今这个地步?
首先从自然生理结构这一缘故来看,在生殖中女性扮演着被攫取的角色,可是这并不会一直赋予雄性在物种中的优势。在白人霸权的社会里,黑人们却能摒弃看似先天实则后来的种族偏见为争取平等权利而进行革命。波伏娃认为,是因为“女性没有本真地把自我确定为主体”,因此成为了“整体中的‘他者’”。
再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女性的自卑从小女孩时期认识到缺少阴茎这一阶段开始,错将焦虑与惊恐看作是原始就有的情绪,深陷于神经官能的紧张感。一味逃避,无法实现自我超越性。而男性将阴茎异化为自我价值衡量的尺度,生理特权转化为人与人关系的特权。
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一切历史实现构成了人类。随着劳动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私有制的出现,父权代替了母权。为了克服自然和被压倒的恐惧,需要进行不断地自我征服直至主宰地位。但私有制并不一定导致妇女的奴役地位,劳动力局限带来的阶级分化这一论点站不住脚,因为除此之外女性还有其他可以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地方来实现其价值。
在历史潮流之中,对生殖崇拜的母权社会,尽管有,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愈发地意识到自身,原始图腾还未完全退去,男性已经将“自己的同意异化”,对女性进行利用和侵占,“精神战胜了生命,超越性战胜了内在性,技术战胜了魔力,理性战胜了魔性”。于此,母权社会在历史进程中停下了脚步,男性的先天优势让他们将手中的权力牢牢握紧。在两性双方都没有产生打破这种局面的意识时,男性几乎充当了一切社会法律与自然规则的制定者,这当然是从男性自身的利益出发;而女性没有想过也无法走出这种“享乐”,逐渐被物化,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受到父亲与丈夫的束缚,长期失落于男权社会的语境里。众夫所指之下,愚蠢与脆弱成为女性的代名词、吵闹与眼泪成为女性的标志物。
当女性摆脱了家庭,投入社会运动和新时代革命中来时,事情发生了转变,女性意识有了崛起的趋势。但是,工薪与工作时长的无理压榨、避孕措施的不堪、堕胎在法律上的明文禁止、道德的压制等又再一次压在女性身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小径分岔的花园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