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宋史2:辽宋风云》是畅销十年的白话宋史口碑之作。全新修订精华版,潜心打磨,去芜存菁。写尽宋朝三百年的兴衰变革与历史谜团。自北宋立国之始,辽宋便处于对峙状态。宋太宗继位后,平定南方,国力因之大盛,一改之前对辽守势,出兵灭了北汉,挥师伐辽。高粱河之战是辽宋主力首次正面交锋,却成为两国命运的重要转折点。1004年秋,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大有一举灭宋的架势。但最终两国议和,订下著名的澶渊之盟。此后一百二十年间,辽宋不曾兵戎相见。北宋进入繁荣期,出现了宋朝三百年间的盛世——咸平之治。其后,皇后刘娥摄政的天圣朝、脍炙人口的仁宗朝相继来临……
如果这是宋史2:辽宋风云 读后感 第(1)篇这周接着上周看了《如果这就是宋史》的第二部——太宗、真宗卷。主要讲的是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登基之后的历史,作者博学多识,反复推测和考证正史,野史以及所谓的秘史,尽可能地去还原1000多年前的宋朝,历史故事完整,人物形象丰满,令人收益颇丰。
这里我主要想谈谈赵光义。
宋太宗赵光义在万岁殿里“斧声烛影”,夺去了哥哥赵匡胤的皇位,二十二年之后,他同样也是从这个地方离去。在这二十二年里,他留下了太多的印迹,先不管后世对他如何评说。因为无论怎样的解释、掩饰,赵光义从他哥哥手里面接过来的江山都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而到他死时,扔给下一代的确是一个烂摊子:辽国军队兵临城下,西夏也再非臣子,连自己国内都有了四川大起义,这一切,都是他亲手造成的!
可是这些也不足以去说明这个人。
他太复杂了,又极其简单。一句话,是他的追求害苦了他,更害苦了他的国家。他太想成为李世民那样的“千古一帝”,他太想超越他的哥哥,他全心全意地去做着他没法胜任的事,而且每次的运气都差到了极点。无论是两次北伐契丹,还是远征西夏,他都只差了那么一点儿。
可如果他做到了呢?或者就会如愿成为那个所谓的“千古一帝”。但是他就是没做到,就是那么倒霉;同时——他也是那么幸运:若不是跟赵匡胤一奶同胞,帝王之位,将遥不可及。
说白了,这些都是命。
这,也是所有问题的终结点。
就个人来讲,我对赵光义是同情的,赵匡胤活着的时候他与赵普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而且萌生了夺取皇位的想法,终日心绪纷繁,坐立不安。登基以后,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致使大宋民生凋敝、内忧外患。到了晚年,疑神疑鬼,丝毫没有安全感,废元佐,杀忠臣,疑德昌。他手上沾满了哥哥一家的鲜血;至亲骨肉对他也是冷嘲热讽;他临阵仓皇而逃,在万千将士面前颜面尽失;国家风雨飘摇,百姓哀声哉道;理想也与他渐行渐远......
他快乐吗?他终其一生,机关算尽,他满足吗?
走出雕栏玉彻的皇宫,摘下光彩照人的桂冠,他也只不过是个可怜人。
时光倒流,风雪黄昏万岁殿,这是他的开始,也是他的结束。五十九年的岁月,二十二年的风霜,来过,奋斗过,如此而已......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如果这是宋史2:辽宋风云 读后感